登楼
槐柳萧疎遶郡城,夜添山雨作江声。
秋风南陌无车马,独上高楼故国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槐柳树围绕著城市,夜晚的山雨使得江面增添了声响。
秋天的风吹过小路,没有车马经过,独自登上高楼,心中涌现出思乡之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登楼:即登上高楼的意思。
2. 羊士谔:唐朝诗人,曾任宣州刺史。
3. 槐柳:指槐树和柳树。
4. 萧踈:稀疏的样子。
5. 郡城:古代行政区划中的一种城市,这里指的是宣城。
6. 夜添:夜晚增添。
7. 山雨:山间的雨水。
8. 江声:江水的声音。
9. 秋风:秋天的风。
10. 南陌:南方的小路。
11. 独上:独自上去。
12. 高楼:高大的楼房。
13. 故国:旧日的国家,这里指的是羊士谔的故乡。
去完善
赏析
首句“槐柳萧踈遶郡城”描绘了一幅秋日萧瑟的景象,以“槐柳萧踈”暗示秋天的到来,同时通过“遶郡城”表达出作者在登高望远时观察到的自然环境。接着的“夜添山雨作江声”是写夜晚的秋雨连绵,它把山脉的雨水汇集成了江河的声音,暗含作者因自然环境的壮观而感叹不已。
次句“秋风南陌无车马”中的“秋风”呼应了首句的“萧踈”,再次强调秋天的到来。而“南陌”一词则传达出一种开阔的视野,配合“无车马”表达了作者此时所处的宁静环境。该句整体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与上句山雨之声形成对比。
最后一句“独上高楼故国情”中,“独上高楼”表明了作者独自一人登高望远的情景,这与前两句的车马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故国情”则是对诗人怀乡情感的准确传达,反映了作者身在异乡,心中依然牵挂着故乡的浓烈情感。
这首诗的总体风格为寓情于景,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勾画出作者的心境,使其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无论是自然环境的变化还是人物的孤独情绪,都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为丰富多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楼》是唐代诗人羊士谔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贞元年间(785年-805年),这是唐朝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在这个时期,羊士谔作为一位文人,经历了科举考试的失败,但并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继续在诗歌创作上探索与创新。
在创作这首《登楼》时,羊士谔可能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面临着现实的困境和挑战。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通过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反映了唐贞元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逐步完善,文人士子们纷纷通过科举考试来谋求功名。然而,科举之路充满了艰辛,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能成功。羊士谔作为一个典型的文人,他的遭遇也是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共同的境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