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震山岩

标题包含
震山岩
鲜日媚睛霭,泉石闽融融。 酒味醴于春,揖翠迎春风。 坐映珪璧秀,六合开情悰。 昔人袖全璞,傲睨追冥鸿。 里闾味前尘,慨慕滋无穷。 蓄蕴非一身,出处固异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西南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 李觏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阳光明媚,眼底的风景如画;泉水潺潺,山石之间一片宁静和乐。春天的美酒味道甘醇,仿佛是绿意的使者,欢迎春风的到来。坐在这样的美景之中,如同拥有了宝石般的美好时光。曾经的古人,有的已经远走高飞,追寻梦想;有的还在故乡怀念着过去的岁月,感慨万千。人生的蓄积并非一人之力,我们的出处或许各不相同,但内心的渴望却总是相似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鲜日:新鲜的阳光。 2. 媚睛霭:指艳阳下阳光照在雾霭上产生的美景。 3. 泉石闽融融:泉水与山石交相辉映,景色十分美好。闽融,意指美景交融在一起。 4. 酒味醴于春:春天的美酒醇厚甘甜。 5. 揖翠:即揖别翠绿,表示离开青山绿水之地。 6. 坐映珪璧秀:指坐在那里欣赏着美玉般的秀丽景色。珪璧,古代祭祀用的玉器。 7. 六合开情悰:天地间展现的情愫和舒畅的心情。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指天地间。 8. 昔人袖全璞:过去的隐士怀揣完美之玉,比喻有才华而不求名利之人。袖,藏在袖子里。全璞,整个未雕琢的玉石。 9. 傲睨追冥鸿:形容过去的高人隐士视荣华富贵如无物,只愿追寻自由自在的生活。傲睨,傲慢地斜视。冥鸿,指深冥的大雁,借指超尘脱俗的人。 10. 里闾:乡村里的人们。 11. 味前尘:回忆过去的事情。 12. 慨慕滋无穷:对那些隐者的感慨和倾慕之情源源不绝。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感慨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泉石上,犹如美酒一般让人陶醉;绿草如茵,翠柳依依,迎接春风的到来。诗人坐在这样的环境中,心境豁然开朗,仿佛看到了世界的美与希望。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沉浸在这美好的景象中,而是想起了那些胸怀大志却未能施展的人。这些人就像曾经的自己,虽然拥有才华和智慧,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抱负。这让诗人不禁感到感慨万千,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震山岩》是北宋诗人李觏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97年,正值宋朝仁宗时期,此时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 在诗人的青年时期,他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波折。他在科场屡试不第,于是放弃了科举之路,转向了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他的才学和独立精神受到了当时的官员和文人的赏识,但他也因直言敢谏、抨击时弊而招致非议。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坚守道义,成为了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在诗创作的同一时期,宋仁宗时代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化艺术领域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然而,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如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扩大等。这些问题在李觏的诗作中也得到了深刻的反映,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