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月
璧月迢迢出暮山,素娥心事问应难。
世间最解悲圆缺,只有方诸泪不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月亮从远处的山峰升起,仙女的心事难以捉摸。
世上最能理解悲欢离合的,唯有那始终泪痕未干的泪珠。
去完善
释义
1. 璧月:指中秋月色如璧的月亮。
2. 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3. 暮山:傍晚的山峦。
4. 素娥:即嫦娥。
5. 方诸:古代祭祀用的玉器,这里用来比喻泪水。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璧月》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李觏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仁宗时期(1022年-1063年),正值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李觏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他自幼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立志为国为民做出贡献。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最终在五十岁左右才考中进士。这使得他对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现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北宋仁宗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然而,社会上仍然存在许多弊端,如官僚腐败、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问题。这些现象引起了李觏的深深忧虑。他以《璧月》一诗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