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达磨大师赞 其二

标题包含
达磨大师赞 其二
五天竺国,东震旦土。 传佛心宗,无本可据。 无本据,一苇横趋,大江东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普济(1169-1249),俗名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他是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与朱熹、张载、程颐、程颢并称为“北宋五子”。 释普济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五天竺国,东方的中国大陆。 传承佛教的心法教义,没有固定的经典依据。 没有经典依据,如同一片芦苇在水面上漂浮,随大江流水而去。
去完善
释义
五天竺国:五天竺是指古代印度分为五个地区,即北天竺、西天竺、南天竺、东天竺和中天竺。这里用来指代古代印度佛教文化发源地。 东震旦土:震旦是中国古代的别称,这里表示东方的中国。 传佛心宗:传佛心宗,是禅宗的一种传承方式,强调直传佛心,顿悟成佛。 无本可据:没有固定的教条或经典可以依据。 一苇横趋:取自《诗经·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意为一苇渡江,形容达摩大师渡过长江来中国传播佛教禅宗的情景。 大江东去:指长江的水滚滚向东流,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普济所作的《达磨大师赞 其二》。诗中以达磨大师的形象为主线,结合佛教文化背景,展示了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并在东方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过程。 首先,“五天竺国,东震旦土”表达了佛教从印度传播至中国的地理概念。其中,“五天竺国”是指古代印度半岛五个主要的佛教国家,而“东震旦土”则指中国的东方地域。这里通过地理位置的描述,传达出佛教在空间上传播的广度。 接着,“传佛心宗,无本可据”体现了佛教教义的核心精神——“心宗”,强调了禅宗的无字经书和直指人心的顿悟理念。这里“无本可据”并非说没有经典依据,而是强调禅宗作为一种解脱之道,并非依赖经典文字,而是倡导内心的觉悟与领悟。 然后,“无本据,一苇横趋,大江东去”则形象地描绘了达摩祖师从中国前往印度的壮观场景。其中,“一苇横趋”采用了《诗经·河广》中的诗句,象征达摩祖师驾着一叶轻舟横渡宽阔的大江,寓意佛法的传播跨越山河。同时,这里的“大江东去”也隐含了中国长江流域的历史与文化。 综上,整首诗以地理空间、佛教教义及达摩祖师的传说为线索,勾勒出了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这一历史事件,同时也传达了禅宗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的核心理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达磨大师赞 其二》的作者是释普济,创作于唐代(618-907年)。释普济是一位禅宗大师,他在唐朝时期颇有声望。在那个时候,佛教在中国已经十分兴盛,尤其是禅宗这一派别,其影响深远。 在诗中,释普济表达了对达磨大师的敬仰之情。达磨大师,又称达摩祖师,是禅宗的创始人,他的教诲和修行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释普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达磨大师的尊敬以及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 在唐代,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这使得宗教得以蓬勃发展。释普济在这个时期活跃于禅宗领域,为禅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唐代的文化氛围也影响了释普济的诗作风格,使其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