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月团为十二郎生日之寿戏为数小诗 其二
梦觉床头无复酒,语终甑底但余糜。
已堪北海呼为友,犹恐西真唤作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醒来后发现床头已经没有酒了,谈话结束后锅里只剩下一些粥。虽然已经可以和北海的朋友交谈了,但还是担心被西真称为孩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梦觉:梦中醒来。
2. 床头:床前。
3. 无复酒:没有酒了。
4. 语终:说话结束。
5. 甑底:甑是古代一种蒸食的炊具,甑底即指底部。
6. 但余糜:只剩下稀饭。
7. 已堪:已经可以。
8. 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这里可能代指遥远的地方。
9. 为友:成为朋友。
10. 犹恐:仍然害怕。
11. 西真:道教尊奉的女仙,也叫西王母。
12. 唤作儿:被叫作儿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朱松写给他的侄子十二郎的生日祝寿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梦境、传说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叔侄之间的深厚感情。
首句“梦觉床头无复酒”,描述了诗人从梦中醒来,发现床头的酒已经喝完,意味着诗人在梦中与十二郎共享欢乐时光。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侄子生日的祝福。
第二句“语终甑底但余糜”,意思是谈话结束后,只剩下锅里的粥,表达了诗人与十二郎之间亲密无间的交流。这句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侄子的关爱之情。
第三句“已堪北海呼为友”,引用《史记·孟轲荀卿列传》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十二郎的高度赞赏和期望。诗人认为十二郎已经有了广交朋友的才能,这既是对十二郎的赞美,也是对他的鼓励。
最后一句“犹恐西真唤作儿”,则运用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来比喻十二郎。诗人担心十二郎会被西真(即王母娘娘)误认为是她的孙子,以此来表达对十二郎的关怀和期许。这一句既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也传达了诗人对十二郎成长的美好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以月团为十二郎生日之寿戏为数小诗 其二》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朱松(1097-1143)。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1135年,正值南宋初年。朱松在南宋朝廷中担任监察御史等重要职务,为国家治理尽心尽力。在这段时间里,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宋朝边境,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在这一时期,朱松的生活也是充满波折的。他因为直言敢谏而遭到权臣秦桧等人的排挤和陷害,使得他在政治生涯中备受打压。然而,朱松并没有放弃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正义的追求,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为国家的发展和百姓的福祉努力付出。
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由于外部势力的压迫和政治腐败的存在,使得百姓生活困苦,国家局势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松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人朋友的关爱之情。这首《以月团为十二郎生日之寿戏为数小诗 其二》便是他为友人庆祝生日的诗作之一,展现了朱松对生活热情的一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