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怀
十载声沈觉自非,贱身元合衣荷衣。
岂能得路陪先达,却拟还家望少微。
战马到秋长泪落,伤禽无夜不魂飞。
平生祗学穿杨箭,更向何门是见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十年来我默默无声地生活着,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世界的规则。我这卑微的身躯,最适合的是穿着朴实无华的衣物。哪里能够跟随前贤的脚步得到他们的认同呢?不如回到故乡去仰望那明亮的星空。那些征战的马儿在秋天来临之时也会哀伤落泪,受伤的鸟儿整夜都心神不安无法入睡。我这一生只学过如何射中杨树的箭术,那么还有哪个地方是我能够认清自己的机会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十载声沈:十年沉寂,指十年来名声不显。
2. 觉自非:意识到自己的平凡。
3. 元合:应该。
4. 荷衣:荷叶制成的衣服,比喻高洁的品格。
5. 得路:获得仕途成功。
6. 先达:先辈显贵。
7. 少微:古代星名,也指隐居的高人。
8. 战马:战争中的马匹。
9. 长泪落:长时间流泪,形容战马的悲伤。
10. 伤禽:受伤的动物。
11. 无夜不魂飞:每个夜晚都在担心受怕。
12. 祗学:只学习。
13. 穿杨箭:百发百中的箭术,这里指技艺。
14. 见机:发现机会,这里指寻求出人头地的机会。
去完善
赏析
《言怀》张蠙是一首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诗作。诗人以十年沉潜,回顾自己的历程,表达出内心的无奈与不甘。诗人以“贱身”来表明自己出身贫寒,但坚信自己的才华足以担当重任,即使无法获得机会成为显达之人,也希望回到家乡继续深造。接下来,诗人以“战马”“伤禽”的形象,表达出自己的忧虑和悲伤,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困境。最后两句则显示出诗人的雄心壮志,他相信自己的才能终有施展的一天,而这一天就是自己的转机。整首诗情感真挚,形象生动,流露出诗人深沉的感慨和坚定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言怀》是唐代诗人张蠙的一首抒发个人胸怀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正值唐朝末年社会动荡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张蠙的生活并不顺利,他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及第,因此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无奈。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宦官、权臣相继专权,地方割据势力不断扩大,民生疾苦,战乱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蠙的诗歌表现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以个人的遭遇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自己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人生经历和社会感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