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半夜西亭雨,离人独启关。桑麻荒旧国,雷电照前山。 细滴高槐底,繁声叠漏间。唯应孤镜里,明月长愁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蠙,字象文,号简斋,又号简斋居士,南宋末年著名文人。他生于1238年,卒于1307年,享年69岁。 张蠙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后来,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寂静的夜晚,亭子外正下着倾盆大雨,分离的人独自打开了门扉。眼前的情景如同古老的故事,田野间的桑麻在风雨中飘摇,闪电照亮了远处的山丘。雨滴在高大的槐树下方聚集,雨声混杂着滴漏的声音,彼此交织。在这孤独的夜晚,唯有镜子里的明月,仿佛有着永恒不变的忧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西亭:地点名。2. 离人:离别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3. 启关:打开门。4. 桑麻:桑叶和麻,这里指农事。5. 旧国:故乡。6. 雷电:自然现象,比喻突发的变故。7. 高槐:高大槐树。8. 繁声:形容雨滴的声音。9. 叠漏:形容雨水从屋顶上滴下来的声音。10. 孤镜:孤独的自己。11. 明月:明亮的月光。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一个人在离别之时遭遇的雨夜景象。诗人以细腻、深入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形象地传达了离别的哀伤和孤独的无奈。 开篇两句“半夜西亭雨,离人独启关”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半夜时分,在西亭,离别人独自离开。这个场景,简单而富有力量,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下来的两句“桑麻荒旧国,雷电照前山”则进一步刻画了雨中环境,通过“桑麻荒旧国”展现了乡村的破败与荒凉,而“雷电照前山”则为这凄凉的画面增添了神秘与恐惧的元素,暗示着即将到来的风雨。 五、六句“细滴高槐底,繁声叠漏间”则从听觉的角度渲染了雨的细密和繁多。雨点滴在高槐上,声音纷杂而杂乱无章,这种环境的压抑感使诗人的情感更加深沉。最后两句“唯应孤镜里,明月长愁颜”则以镜子和明月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面对人生离别的哀愁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雨的描绘,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紧密相连,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深刻体验,展现了一幅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画卷,使得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张蠙 雨过残阳溪外寺,青山一点入疏林。 余霞曳橹知多少,落雁回峰又是阴。 急雨秋池见萍灭,惊雷深巷转车音。 云头欲宿知何夕,梦里还家只此心。 这首诗《雨》是唐代诗人张蠙的作品,创作于公元9世纪至10世纪初的晚唐时期。此时社会矛盾尖锐,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张蠙生活在这个时代,人生经历丰富,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失意,又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在这段时间里,唐朝国势日衰,宦官、藩镇、党争等矛盾重重。与此同时,佛教和道教文化盛行,对诗人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首《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独特见解,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于时局和人生的深沉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