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大食瓶

标题包含
大食瓶
窳质谢天巧,风轮出鬼谋。 入窑奔阏伯,随舶震阳侯。 独鸟藏身稳,双虹绕腹流。 可充王会赋,漆简写成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质量经过精心锤炼,产品由巧妙的工艺制造。 烧制完成奔向星辰,乘风破浪传承技艺。 孤零零的鸟儿稳住身形,两道彩虹环绕流淌。 足以作为盛会的献礼,在漆黑的简册中留下周朝的痕迹。
去完善
释义
1. 窳质:品质低劣的器具。 2. 谢天巧:谢过天然的巧妙技艺。 3. 风轮:即风车,利用风力驱动的机械装置。 4. 鬼谋:指神秘莫测的智慧。 5. 入窑:进入窑洞烧制陶器。 6. 奔阏伯:形容窑洞中火势旺盛。阏伯,中国传说中的人物,掌管火的人。 7. 随舶:跟随船队运输。 8. 阳侯:古代神话中的河神,这里借指海洋。 9. 独鸟:独自停泊的船只。 10. 双虹:海上的彩虹。 11. 可充:可以作为...之用。 12. 王会赋:描绘国王聚集的场景的文学作品。 13. 漆简:用漆书写的竹简。 14. 写成周:指成为周代的记载。
去完善
赏析
《大食瓶》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陶瓷大食瓶的制作过程与特点。首句“窳质谢天巧”,以拟人手法表达了陶器的粗糙质地归功于大自然的巧妙技艺;次句“风轮出鬼谋”则揭示了制陶过程中的神秘智慧和匠心独运。 接下来的两句诗——“入窑奔阏伯,随舶震阳侯”——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大食瓶烧制过程的热烈氛围和地域特色。"奔阏伯"意味着陶器在窑炉里经历高温炙烤,而"震阳侯"则象征随着船只远渡重洋传播至各地的景况。 诗人又以“独鸟藏身稳,双虹绕腹流”两句描绘了大食瓶的形状及艺术美感:大食瓶外形稳重,恰如一只独立安详的鸟儿;瓶体上的纹理线条犹如双虹环绕,充满动感。 最后两句“可充王会赋,漆简写成周”表达了作者对于大食瓶的高度赞誉,认为它足以成为王室宴会上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愿用朴实无华的言辞来赞美这一艺术品的决心。整首诗既有对制作过程的细腻刻画,又有对艺术造型的传神表现,充分展示了诗人对陶瓷艺术的独特理解和独到眼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食瓶》是宋代诗人朱槔创作的一首描绘日常物品的诗歌。这首诗以大食瓶作为主题,通过对大食瓶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致观察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方面,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该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宋朝,具体时间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来推测。朱槔生活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这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次,在诗人所处的这个时间段内,他的生活经历也是非常重要的背景信息。据史书记载,朱槔曾担任太学博士等职位,后来因为战乱而辞官回乡。这段人生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在《大食瓶》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民间百姓的关切之情。 最后,我们要关注的是诗人所处时代的背景知识。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文化非常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陶瓷、丝绸等产品远销海外,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大食瓶作为当时一种常见的日用品,既是生活用品的象征,也是对外交流的见证。诗人通过对大食瓶的描绘,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繁荣与活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