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日与数客登善福院之绝顶晚饮茗饮阁予以病先归赋十二韵

标题包含
九日与数客登善福院之绝顶晚饮茗饮阁予以病先归赋十二韵
风日迫佳节,一川秋意昏。 临高分石磴,却立数烟村。 楚制随云物,蛮花照酒痕。 龙山嗟未久,蓝水想空存。 鸿鴈频收唳,茱萸几断魂。 拍肩寻熟路,登阁换余樽。 钟梵规绳阔,亲朋笑语温。 加笾携海峤,闻笛忆乡园。 梦记南柯守,兵看左角奔。 诗凡羞晋宋,发短任乾坤。 汝辈禅心起,今生道眼浑。 不知东嶂外,滟滟涌金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阳光明媚的节日里,整条河流都被秋天的气息笼罩。站在岩石台阶上俯瞰分界洲岛,烟雾缭绕的小村庄若隐若现。云雾弥漫,鲜花映照着酒的痕迹。龙山已经过了很长时间,而蓝水仍然在心里。大雁频繁地收起叫声,茱萸几乎令人断肠。沿着熟悉的道路前行,登上楼阁更换酒杯。钟声和祷告声飘荡,亲朋好友们的笑语温暖人心。品尝来自海滨的美食,听到笛声不禁想起故乡。梦中回忆着南柯郡主,战事让人忧虑不安。写诗的时候仍觉自己不如晋、宋时期的诗人,头发很短便任由天地间的事物变化。你的禅修之心已生起,这世上的真理已清晰明白。你不知道在东边的山外,金盆正熠熠生辉。
去完善
释义
1. "风日":风和日光。这里指天气。 2. "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 3. "一川":一片。这里形容满地的景象。 4. "秋意":秋天的气氛或意境。 5. "昏":昏暗。 6. "临高":地势高的地方。 7. "分石磴":分开行走的石阶小路。 8. "却立":后退站立。 9.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10. "楚制":这里指楚地特色的风景。 11. "蛮花":南方的花朵。 12. "酒痕":酒迹。这里表示喝了酒的痕迹。 13. "龙山":龙山寺。在今福建莆田。 14. "蓝水":蓝田的水。蓝田位于今陕西省。这里表达作者想要去的地方。 15. "鸿鴈":鸿雁。这里比喻离别的亲友。 16. "茱萸":植物名。这里引申为重阳节的习俗之一。 17. "拍肩":相互拍打肩膀以示亲热。 18. "钟梵":寺庙里的钟声和诵经声。 19. "规绳":规范和规矩。 20. "海峤":海边的山岛。这里指带来的食物。 21. "闻笛":听到笛声。 22. "南柯守":南柯太守。这里是作者对自己的称呼。 23. "左角奔":战争的场景。 24. "诗凡":诗歌的平凡。这里表达谦虚的态度。 25. "晋宋":晋朝和宋朝。这里泛指古代文人墨客。 26. "发短":头发稀少。这里表示自己年老。 27. "汝辈":你们这些朋友。 28. "禅心":佛教修行者的心境。 29. "道眼":能看清事物本质的眼光。这里指看透世事的智慧。 30. "东嶂":东方的山峰。 31. "滟滟":波光粼粼的样子。 32. "金盆":金色的盆子。这里形容阳光照射在水面上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九日与数客登善福院之绝顶晚饮茗饮阁予以病先归赋十二韵》是宋朝诗人朱槔的一首咏史诗。诗人以重阳节登临为题材,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及自己的心境。 首联“风日迫佳节,一川秋意昏”,作者用节日的气氛和昏黄的秋意来营造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如“临高分石磴,却立数烟村”,表达出在登高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此外,诗人还通过“楚制随云物,蛮花照酒痕”展现出了当时的气氛以及饮酒的乐趣。 而到了颈联,朱槔则使用“龙山嗟未久,蓝水想空存”暗示时光飞逝,自己已不再年轻。同时,他通过“鸿鴈频收唳,茱萸几断魂”表达出自己在异乡生活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之后,诗人在描述饮宴情景时,又借助“拍肩寻熟路,登阁换余樽”传达出与朋友共度的愉快时光。 紧接着,诗人描绘了秋日午后的景致,诸如“钟梵规绳阔,亲朋笑语温”,表现了朋友间的亲切和欢声笑语。同时,作者还通过“加笾携海峤,闻笛忆乡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随后,朱槔在描绘战争场面时,他使用了“梦记南柯守,兵看左角奔”这样的表达,寓情于景,传达了战乱的恐怖和自己的忧虑。不过,他也明确表示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例如“诗凡羞晋宋,发短任乾坤”,表达了投身诗歌创作的坚定决心。 最后,诗人借用了“汝辈禅心起,今生道眼浑”作为自己心灵的寄托,并以此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至此,全诗以“不知东嶂外,滟滟涌金盆”作为结尾,不仅营造了高远的意境,还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九日与数客登善福院之绝顶晚饮茗饮阁予以病先归赋十二韵》是南宋诗人朱槔的作品。朱槔生活在宋宁宗、宋理宗时期,这是南宋中期的一个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无奈和悲伤,因此他们的作品通常充满了忧郁、感慨和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重阳节期间,诗人与几位友人一起登上善福院的最高峰,欣赏美景,品尝香茗,并抒发了因病无法与友人们共度欢乐时光的遗憾。诗中的“九日”即重阳节,是一个寓意长寿的节日,登高赏菊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而诗中的“善福院”则是位于江南的一座古刹,以其清幽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 在这段时间里,朱槔经历了丧父之痛,同时又因战乱不得不背井离乡,这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痛苦。然而,他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珍贵,这也成为他创作这首诗的情感源泉。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朱槔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