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本以李义山诗韵作诗题息继作
隐几心疑水,携杯影照山。
六窗开畔岸,一榻埽中间。
柏子方饶舌,花枝忽解颜。
定余牛逢牧,梦起蝶相关。
阊阖初无路,蓬莱别有班。
藏舟知夜失,面壁意西还。
老矣从他笑,公乎伴我闲。
体坤诗更好,分寸许跻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心灵深处似乎隐匿着一片水域,手里握着杯子,影子映在远山之间。六扇窗户分隔了河岸,一张床铺扫清了中央地带的尘土。柏树的种子正在尽情地谈论,花朵的枝头突然绽放出美丽的容颜。从宁静的冥想中回过神来,发现牧场上的牛群在互相追赶;做梦时蝴蝶翩翩起舞,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此时,敞开的大门并无路可通,仙境般的蓬莱也有各自的层级。隐藏的小船在夜晚消失得无影无踪,面朝墙壁好像要向西归还。岁月催人老,任凭他人嘲笑吧;朋友们陪伴着我悠闲度日。体坤的诗更引人入胜,需要努力攀登才能领会其中妙处。
去完善
释义
1. 隐几:靠着桌子或桌子的横木。这里指在靠背的地方想着心事。
2. 六窗:指的是六个窗户。
3. 一榻:一张床。
4. 埽:同“扫”。
5. 柏子:柏树种子,这里比喻话多的人。
6. 花枝:开花的树枝。
7. 颜:面色,这里用来形容花朵开放时的姿态。
8. 定余:安定的状态。
9. 牛逢牧:遇见放牛的农民。这里引申为遇见了民间的景象。
10. 阊阖:天门,这里指宫殿的大门。
11. 蓬莱:古代神话中的仙岛。这里指仙境。
12. 藏舟知夜失:用典《庄子·大宗师》中“藏舟于壑”的寓言,表示事物的变化无常。
13. 面壁:原指佛教禅宗的一种修行方式,这里表示潜心思考。
14. 西还:往西而行。
15. 老矣:诗人自嘲年纪已大。
16. 公乎:这里是作者在呼唤朋友。
17. 体坤:体悟天地之道。
18. 分寸:这里是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写诗的技巧还有待提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槔所作,诗人以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韵为基础,创作出了这一首富有哲理和禅意的诗篇。
首联“隐几心疑水,携杯影照山”,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场景,表达出诗人的心境如同流水般宁静而深远,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颔联“六窗开畔岸,一榻埽中间”,诗人通过开窗扫榻的细节描写,展现出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生活乐趣的情景,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颈联“柏子方饶舌,花枝忽解颜”,运用拟人手法,将柏子和花枝赋予了人的情感,形象地表达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以及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腹联“定余牛逢牧,梦起蝶相关”,通过“牛逢牧”和“蝶相关”两个寓言故事,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生命哲学的理解。
“阊阖初无路,蓬莱别有班”,诗人以阊阖和蓬莱这两个神话传说中的仙境为例,暗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追求理想之路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藏舟知夜失,面壁意西还”,诗人以“藏舟夜失”和“面壁西还”两个典故,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无奈,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勇气。
尾联“老矣从他笑,公乎伴我闲。体坤诗更好,分寸许跻攀”,诗人以“老矣”和“公乎”自嘲,表达了自己虽已年迈但依然保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人也勉励自己要在诗歌创作上不断进步,力求达到更高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绘文人墨客之间交情和才情的诗,创作于南宋末年,是诗人朱槔写给友人姚大本的唱和之作。朱槔(生卒年不详),字逢年,号尧章,宋代诗人,作品主要以诗赋、散文为主,风格豪迈奔放。
在南宋末年,由于金兵的入侵和朝廷的腐朽,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在这个特殊时期,朱槔作为一个文人,虽然无法直接参与战争,但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同时,他也关注到文人间相互激励、扶持的重要性,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姚大本(生卒年不详),李义山的诗韵是他的好友朱槔赠予他的雅号。李义山即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他以艳丽的词藻和华美的诗句著称于世,姚大本因其才华横溢,被比作李义山,体现了朱槔对姚大本的极高赞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