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折山道中六言寄涌翠道人 其二

标题包含
折山道中六言寄涌翠道人 其二
云暖网横危磴,日沉舟泊平沙。 欵乃一声归去,炊烟遥起芦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蓝天下的网络纵横交错,夕阳下的小船静静地停泊在沙滩上。每当听到那悠长的汽笛声,我知道那是人们归去的时候,而远方的村落里,一缕炊烟正从芦苇丛中升起。
去完善
释义
云暖:“暖”是使动用法,使云彩显得温暖。 网横:形容云彩如渔网般交织密布。 危磴:险峻的山路。 日沉: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 舟泊:船只停靠在岸边。 平沙:平坦的沙滩。 欵乃:船桨击水的声音。 归去:回归,回家。 炊烟: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气。 芦花:芦苇的花朵,呈絮状,可以随风飘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折山道中六言寄涌翠道人 其二》是朱槔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以简约的语言描绘了在折山道中所见的美景,将画面巧妙地呈现出来,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句“云暖网横危磴”,描绘出一幅云上阳光映照的画面,通过“网横”一词传达了夕阳照射在险峻的山道上所产生的光影效果,同时为读者营造出一个宁静的氛围。 次句“日沉舟泊平沙”,描述的是太阳即将落下的景象,一只小船静静地在沙滩上停泊着。这里通过“沉”和“泊”的动态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身处的环境。 第三句“欵乃一声归去”,通过“欵乃”这一声舟夫的号子声音,表现出行船将要离岸的形象,而“归去”则传达出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炊烟遥起芦花”,描绘了远处芦花丛中升起的一缕炊烟,给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丝生活的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节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折山道中六言寄涌翠道人 其二》是南宋诗人朱槔所作。诗创作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在这段时间里,朱槔辗转各地,曾在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做官,但始终得不到重用,因此他在此阶段的大部分作品都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报国无门的忧虑。 当时正值宋金交战时期,南宋偏安江南一隅,中原沦陷,国土分裂。朱槔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深感国仇家恨的压力和责任。他虽然身居官场,但始终保持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以及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槔创作了这首《折山道中六言寄涌翠道人 其二》。在这首诗中,他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道人隐逸生活的恬静与自然,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朱槔在乱世中追求宁静的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