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奉送景仁内翰归东都 其一
君自东都至西洛,风光相赏不相违。
瑞雪承露从头看,看到姚黄兴尽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从东方古都来到西方重镇,共享美好风景而不感到彼此之间有所妨碍。欣赏着被瑞雪覆盖的景色与含露的花朵,直至观赏到最美的姚黄之色后尽兴而归。
去完善
释义
1. "东溪":东溪是河南的一座山名,位于洛阳之东,故称东溪。
2. "景仁内翰":景仁指北宋大臣程琳,字景仁;内翰是对翰林学士的尊称。
3. "东都":洛阳的别称,曾是北宋的都城。
4. "西洛":指河南洛阳市西部的洛水一带。
5. "瑞雪":意指吉祥的雪。古人认为下雪是丰收的征兆。
6. "承露":指承接露水滋润万物。这里代指雪中的植物生长。
7. "从头看":从开始到结束,从头到尾的意思。
8. "姚黄":牡丹花的一种,被誉为牡丹之王,是洛阳的名产。
9. "兴尽归":指玩赏得兴致阑珊,准备回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东溪与友人景仁共赏美景的情景。首句“君自东都至西洛”,点明了友人的来处和去处,也暗含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感。接下来,诗人通过“风光相赏不相违”这一句,表达了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喜悦之情。
在诗人眼中,无论是“瑞雪承露”还是“姚黄兴尽”都是极具美感的事物。瑞雪意味着吉祥,承露则代表了岁月的馈赠;而姚黄则是牡丹花的别称,古人认为其花型富贵、色泽艳丽,有象征荣华富贵之意。
从这句“瑞雪承露从头看,看到姚黄兴尽归。”我们还可以品味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尽管世事无常,但他们仍能相伴共度,这份深厚情感犹如美酒越陈越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于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写下了这首《东溪奉送景仁内翰归东都 其一》。文彦博一生经历了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的社会动荡,他在政治生涯中多次出任要职,被誉为“三朝元老”。此时正值宋仁宗在位期间,北宋国力日渐强盛,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在这段时期,文彦博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等文书工作。然而,他也因卷入宫廷纷争而被贬官。在东溪这个地方,文彦博与同样被贬的好友范仲淹相会,共同度过了一段时光。在此背景下,文彦博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