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月上人南游

标题包含
送月上人南游
锦官东郭大兰若,眼明见子长廊下。 春风二月白帝城,一笑相逢手重把。 羡子远引如孤鹄,顾我低摧真病马。 碧山红尘不同调,底事胸怀两倾写。 幽寻胜践我亦喜,梦魂已落潇湘野。 扁舟蹑子尚可期,幸有此身闲似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灼(1034年-1116年),字晦叔,号颐堂,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 王灼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追求...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成都东部的一所大型寺庙里,明亮的眼光让我们在大长廊下相会。 二月的春风吹拂着白帝城,我们笑着相逢并紧紧握手。 羡慕你的远离纷扰,像一只孤单的天鹅;看看我自己,就像一个病弱疲惫的马儿。 碧绿的山水与繁华的红尘本不是同一风格,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两方面都投入感情呢? 享受探寻和发现的过程我也喜欢,我的梦想已经飞到了潇湘的原野上。 我希望还能和你乘小船共度时光,幸运的是我这闲暇的身躯就像在结社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锦官:指四川成都一带。古代蜀汉置锦官以保聚织锦,后因称成都为锦官。 2. 东郭:在成都的东边。 3. 大兰若:指大的寺庙。 4. 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是东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这里用来借指江陵地区。 5. 底事:何事。底,何。 6. 碧山:青山,指隐居之地。 7. 红尘:繁华闹市。 8. 胜践:美好的足迹。 9. 扁舟:小舟。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以送别为主题的诗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象征性的元素,表达了他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提及的“锦官东郭大兰若”和“春风二月白帝城”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的一段遥远旅程。而“一笑相逢手重把”则传达了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面临离别,彼此间的牵挂与关心也丝毫未减。 诗人以“孤鹄”比喻友人,表达了对其勇毅前行的敬佩,同时也用“病马”自喻,凸显出自己在世俗纷扰中的无奈和疲惫。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许,希望他在旅途中能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并勇往直前。 此外,诗中还提到“碧山红尘不同调,底事胸怀两倾写”,通过对比碧山的宁静与红尘的喧嚣,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怀念。这种情感在“幽寻胜践我亦喜,梦魂已落潇湘野”中得到进一步升华,表达了对友人在旅途中一切顺利的祝愿,以及自己对这段友谊的无尽回忆。 最后,诗人以“扁舟蹑子尚可期,幸有此身闲似社”结尾,预示了与友人重逢的那一刻,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待和信心。整首诗韵律悠扬,意境深远,展现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月上人南游》这首诗是南宋词人王灼所作,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 在创作这首诗时,王灼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他曾是南宋宫廷的官员,但因政治原因被贬出京,流放到江西、湖南等地。这段时间,他经历了宦海浮沉,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远离政治中心的日子里,他开始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命运,从而转向文学创作。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个人身世感慨和家国情怀,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内外交困。一方面,金兵压境,战事不断;另一方面,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激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纷纷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王灼也不例外。他在《送月上人南游》中表达了对友人南游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逃避现实、追求隐逸的思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