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五首
丛鬓愁眉时势新,初笄绝代北方人。
一颦一笑千金重,肯似成都夜失身。
乍听丝声似竹声,又疑丹穴九雏惊。
金波露洗净于昼,寂寞不堪深夜情。
琥珀尊开月映帘,调弦理曲指纤纤。
含羞敛态劝君住,更奏新声刮骨盐。
乳燕双飞莺乱啼,百花如绣照深闺。
新妆对镜知无比,微笑时时出瓠犀。
巫山云雨洛川神,珠襻香腰稳称身。
惆怅妆成君不见,含情起立问傍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她的头发如丛林般茂密,忧愁的表情让人怜惜。她如同北方的一颗明珠,刚刚成年就已经无人能比。她的每一个动作都价值千金,怎么可能愿意放弃自己的尊严呢?
她听到的声音好像是从竹子发出的,但又像是凤凰的鸣叫。她在明亮的阳光下洗尽尘埃,然而夜晚却让她感到寂寞。
她打开了金色的酒杯,月亮照亮了窗帘。她纤细的手指在琴弦上跳跃,演奏出美妙的曲子。她害羞地低头,恳求我留下,然后又弹起了新的曲子。
春天来了,燕子在天空中飞翔,黄莺在树枝上歌唱。花儿们如同华丽的刺绣,照亮了她的深闺。她的新妆容无可匹敌,嘴角的笑容总是那么美丽。
她就像是巫山的女神,洛水的仙子。她的腰肢犹如珍珠串联,她的香气让她的身姿更加完美。她化了妆,但你却没有看到,她满怀感情地站起来,询问身边的人。

去完善
释义
《杂兴五首》权德舆
1. 丛鬓愁眉时势新,初笄绝代北方人:
- 丛鬓:形容头发多而密。
- 愁眉:忧愁的神色。
- 时势新:时代风气新颖。
- 初笄:古代女子十五岁束发为髻,表示成年。
- 绝代:非常出众,无人可比。
- 北方人:指来自北方的女子。
2. 一颦一笑千金重,肯似成都夜失身:
- 一颦一笑:形容女子的笑容和皱眉。
- 千金重:形容女子美貌动人。
- 肯似成都夜失身:用卓文君的故事,比喻女子失去贞操。
3. 乍听丝声似竹声,又疑丹穴九雏惊:
- 乍听:刚开始听。
- 丝声:弹拨丝弦的声音。
- 竹声:风吹竹叶的声音。
- 丹穴:传说中的凤凰巢。
- 九雏:指九只凤凰。
- 惊:惊吓。
4. 金波露洗净于昼,寂寞不堪深夜情:
- 金波露:形容露水晶莹。
- 净于昼:在白天显得明亮。
- 寂寞:孤独,冷清。
- 深夜情:夜晚的情愫。
5. 琥珀尊开月映帘,调弦理曲指纤纤:
- 琥珀尊:琥珀酒杯。
- 开:斟酒。
- 月映帘:月光映照窗帘。
- 调弦:调整弦乐器。
- 理曲:整理乐曲。
- 指纤纤:手指纤细。
6. 含羞敛态劝君住,更奏新声刮骨盐:
- 含羞:害羞。
- 敛态:收敛姿态。
- 劝君住:劝说客人留下。
- 更奏新声:演奏新的曲子。
- 刮骨盐:形容音乐激扬。
7. 乳燕双飞莺乱啼,百花如绣照深闺:
- 乳燕:小燕子。
- 双飞:一起飞翔。
- 莺乱啼:黄莺胡乱啼叫。
- 百花如绣:百花盛开如同锦绣。
- 深闺:幽深的闺房。
8. 新妆对镜知无比,微笑时时出瓠犀:
- 新妆:新的妆容。
- 对镜:对着镜子。
- 知无比:知道没有人比得上。
- 微笑:微笑的样子。
- 时时:时常。
- 出瓠犀:露出牙齿。
9. 巫山云雨洛川神,珠襻香腰稳称身:
- 巫山云雨:用巫山神女的典故,形容美丽的女子。
- 洛川神:用洛神赋的典故,形容美女。
- 珠襻:珍珠做的带子。
- 香腰:细腰。
- 稳称身:身材匀称。
10. 惆怅妆成君不见,含情起立问傍人:
- 惆怅:忧郁,失落。
- 妆成:化妆完成。
- 君不见:你不来看。
- 含情:含着深情。
- 起立:站起来。
- 问傍人:询问身边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五首诗,皆为权德舆以杂兴为主题创作的诗歌。每首作品都富有深刻的寓意,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人物和情感,展示了权德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以下是对这五首诗的赏析:
第一首诗主要描绘了一位北方佳人的美貌与气质。诗人通过对她的相貌、举止以及品德的描绘,表达出对她高贵的赞誉。在这首诗中,佳人代表着时代的美好象征,展示出高贵典雅的风貌。
第二首诗则通过对音乐的描绘,展现出音乐的神奇魅力。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将音乐的声音比喻为丝声与竹声,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音乐的美妙意境。同时,诗中的“金波露净”和“丹穴九雏”等词语,既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又使读者感受到音乐的净化心灵作用。
第三首诗以饮酒赏乐的场景为背景,描述了主人公在月光下弹奏乐曲的画面。诗人通过对酒宴、乐声和佳人形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展现出主人公的高雅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四首诗则以花鸟和繁华景象衬托美人的美貌。诗人通过对春景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繁花似锦的世界之中。在这里,美人犹如仙子般美丽动人,她的微笑如同花朵绽放般灿烂。这首诗表达了对美人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五首诗以两位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为喻,描绘出美人的娇柔与婀娜多姿。诗人通过对洛神女神和水神的描绘,展现了美人优雅的气质和美丽的容颜。在这里,美人的妆容如同仙女一般,令人陶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兴五首》是唐代诗人权德舆创作的组诗,共计五首。这组诗歌创作于唐贞元年间(785年-805年)。在贞元年间,由于安史之乱刚刚平定,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而权德舆身为朝廷官员,亲历了这段历史,深感民生疾苦,于是在自己的诗篇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
这个时期的权德舆人生际遇颇为复杂。他曾担任过京兆府参军、侍御史等官职,后来因为直言敢谏,被贬谪到江西九江担任刺史。在九江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民间的困苦生活,对于民间的疾苦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也为他创作《杂兴五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贞元年间,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战乱频繁。这些时代背景使得权德舆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特色,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独到见解。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受后世好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