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宗皇帝挽诗
圣德同天运,神功并日升。
鞑真怀栗栗,齐鲁格烝烝。
复古周图盛,中宗汉业升。
未饶元结辈,磨笔诵中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神圣的德行如同天地运转,神奇的力量如同太阳升起。
北方的鞑虏心怀恐惧,齐鲁大地的人们奋发向前。
恢复古代的繁荣景象,使汉家事业蒸蒸日上。
不需要依赖元结这样的人物,只需磨砺文笔就能歌颂中兴的盛世。
去完善
释义
《宁宗皇帝挽诗》是一首纪念南宋宁宗皇帝的挽诗。以下是注释:
1. 圣德同天运:“圣德”指皇帝的德行,“同天运”表示与天的运行一致,寓意皇帝的德行与天地相齐。
2. 神功并日升:“神功”指神奇的功效,“并日升”意为与太阳一同升起,强调皇帝的功绩犹如太阳般辉煌。
3. 鞑真怀栗栗:“鞑真”是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处可能指金朝;“怀栗栗”意为心中畏惧。
4. 齐鲁格烝烝:“齐鲁”是指春秋时期的两个国家,即鲁国和齐国,这里代指中原地区;“格烝烝”是古代对诸侯敬酒的礼仪,此处借指对皇帝的尊敬。
5. 复古周图盛:“复古”指恢复古代的制度;“周图盛”是指西周的鼎盛时期,这里借指宁宗皇帝恢复了西周的繁荣景象。
6. 中宗汉业升:“中宗”是指西汉时期的第五位皇帝,即刘询,他在位时国家强盛,史称“昭宣中兴”;“汉业升”是指汉朝的事业走向兴盛。
7. 未饶元结辈:“元结”是唐朝的一位文人,他以诗歌讽刺时政,这里用他来比喻那些对国家治理提出批评的人;“未饶”是不放过、不饶恕的意思。
8. 磨笔诵中兴:“磨笔”是指研墨挥毫,创作诗歌;“诵中兴”是指歌颂国家的复兴。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南宋诗人程珌所作的《宁宗皇帝挽诗》,用以悼念宁宗皇帝。首联描绘皇帝的圣德如天运永恒、神功与日升并行,赞美其品行和伟业。颔联通过鞑真和齐鲁两地的情景对比,表达宁宗皇帝对国家统一的贡献。颈联以复古和汉业为例,歌颂宁宗皇帝的盛世成就。尾联则以元结为代表,寄寓哀思之余,彰显宁宗皇帝中兴国家的壮志。全诗颂扬宁宗皇帝的崇高地位,抒发作者痛惜之情和对国家振兴的热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宁宗皇帝挽诗》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程珌所创作的一组诗歌,共四首。这组诗表达了程珌对宁宗皇帝的悼念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本文主要分析其中的一首。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和作者的人生际遇。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即公元1200年至1264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程珌经历了宦海沉浮,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仆射等职。他因政治才干出众而受到宁宗皇帝的赏识,但在当时复杂的宫廷斗争中,他逐渐失去了皇帝的宠信,最后被贬谪出京,流寓江南。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宁宗皇帝怀有深厚的感情,同时也对国家命运感到忧虑。
其次,我们要了解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此时正处于南宋末年,金国已经崛起,对南宋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与此同时,南宋国内政治腐败,权力斗争激烈,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程珌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出这种情怀。
在这首《宁宗皇帝挽诗》中,程珌通过对宁宗皇帝的悼念,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感叹宁宗皇帝的英年早逝,认为这是国家的不幸。同时,他也反思了当时政治的弊端,希望继任者能够吸取教训,振兴国家。这首诗歌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程珌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抱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