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史有感

标题包含
读史有感
俗士贪刍豢,喜充藜苋肠。 幽人乐清旷,要湔尘土裳。 嗟予别松林,吴砧九换霜。 困复不知归,念之汗如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珌(1164年-1239年),字怀古,号洺水遗民,洺州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程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庸人贪图美食,欢喜吃野菜粗粮。隐逸之人喜欢清闲旷达,希望能洗净身上的尘土。唉,我与松林离别,吴地的捣衣声已经换了九次霜降。我感到困惑而不知道回去的路,思念起来让人汗如雨下。
去完善
释义
《读史有感》是宋代诗人程珌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注释: 1. 刍豢(chú huàn):指以草食为主的动物肉类,泛指食物。 2. 藜苋(lí xiàn):两种野菜,这里用来比喻平凡的食物。 3. 幽人:隐者,指避世隐居的人。 4. 湔(jiān):清洗。 5. 尘土裳(cháng):指被世俗沾染的衣襟。 6. 嗟(jiē):感叹词,表示哀伤或感慨。 7. 吴砧(zhēn):指江苏一带的捣衣石,这里借指江南地区。 8. 九换霜:指秋天来临,多次见到霜露。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读史有感》是南宋诗人程珌的一首佳作。诗的开篇以“俗士贪刍豢,喜充藜苋肠”描绘了世俗之人追求物质享受的情景,与后文“幽人乐清旷”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接下来的“要湔尘土裳”则表达了诗人决心洗净身上的俗尘,追求高洁之志。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自己离开松林、历经风霜的旅程来比喻人生的艰难困苦。“困复不知归,念之汗如浆”更是直接表达出诗人在困境中挣扎的内心感受,以及对未来之路的迷茫和焦虑。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其深沉的人生感慨,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史有感》是南宋诗人程珌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40年左右。在这一年代,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北方金国虎视眈眈,内部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程珌是南宋的一位文人和官员,他曾历任多职,包括编修国史。在他的仕途中,他亲眼目睹了南宋的衰落和社会的动荡,这使他深感忧虑。然而,他在文学上却有着卓越的成就,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在这一时期,南宋的政治氛围压抑,朝廷重臣之间争权夺利,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程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深忧虑和无奈。他的这首《读史有感》正是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