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冬交石阻风三日
阴崖老虎杀气骄,一噫三日搅泬漻。
日寒不焰云飞逃,乾坤蚁转东南高。
疾势已作奔天涛,余威犹卷少陵茅。
鱼鼈怖死蛟龙号,舟中性命如鸿毛。
起来危立大江皋,白沙黄尘纷驿骚。
徐呼风伯入苹蒿,指㧑八极建六鼇。
翕张橐籥吾谁曹,太平之风不鸣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阴暗的山崖上,一只猛虎气势汹汹地吼叫着,它的一声声长啸令天空仿佛都随之震动。在这寒冷的冬日,它的咆哮甚至使原本飘扬的云朵也消散无踪,天地间的万物都在它的威慑下显得渺小无助。这威势就像汹涌澎湃的大海,即便在它离开后,依然能感受到那残留的恐怖气氛。生活在水中的鱼类和鳖类都被吓得无法动弹,它们发出了惊骇的叫声,而船只中的人们则感觉自己的生命如同鸿毛一般轻飘飘的。
我站起身来,勇敢地站在大江边的高地上,望着眼前纷乱的沙石和黄尘。我开始呼唤风神的力量,希望能借助他的力量平定这场风波。我指挥着八方的风,吹散了那骇人的气息,重新建立起世界的秩序。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掌控天地的大神,挥舞着风的画笔,描绘出新的世界画卷。
去完善
释义
《辛亥冬交石阻风三日》注释:
1. 阴崖:阴凉的悬崖。
2. 老虎杀气骄:形容气势汹汹的老虎。
3. 一噫:一口气。
4. 泬漻:空旷,辽阔。
5. 日寒不焰云飞逃:寒冷的太阳使得云彩四散逃跑。
6. 乾坤蚁转东南高:乾坤即天地,这里用蚂蚁比喻狂风。意为狂风吹向东南方的高处。
7. 疾势:快速的风势。
8. 奔天涛:波涛翻滚,如同冲天的巨浪。
9. 余威犹卷少陵茅:少陵,古地名,今陕西西安南;茅,草屋。这句意为风虽减弱但仍吹卷过少陵的草屋。
10. 鱼鼈怖死蛟龙号:鱼鳖恐惧得无法动弹,蛟龙则在哀嚎。
11. 舟中性命如鸿毛:船上的生命就如同鸿毛一样轻浮脆弱。
12. 大江皋:江边的高地。
13. 白沙黄尘纷驿骚:白沙和黄尘交织在一起,一片混乱。
14. 徐呼风伯入苹蒿:风伯,传说中的风神;苹蒿,水草。这句意为慢慢地呼唤风神进入水草之中。
15. 指㧑八极建六鼇:指揮,指挥;八极,八方;六鼇,传说中的巨大龟。这句意为指挥八方之神建立巨大的支撑。
16. 翕张橐籥:翕张,开合;橐籥,古代的风箱。
17. 太平之风不鸣条:太平,安宁祥和;鸣条,风吹树梢的声音。这句意为和平安宁的风不会吹起树叶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作者在冬季遭遇风暴时的所见所思。首联以“阴崖老虎杀气骄”形象地展现出寒风凛冽的情景,同时也通过“一噫三日搅泬漻”强调风力之强、持续时间之长。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自然景象,如“日寒不焰云飞逃”和“乾坤蚁转东南高”,表现出风雨之势及气候变化。
诗人在描述风暴时,又加入了一些生动的比喻,如“疾势已作奔天涛”和“余威犹卷少陵茅”,突显出风雨之力以及其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此外,他还通过“鱼鼈怖死蛟龙号”进一步表现了生灵们在恶劣天气下的恐慌与无助。
诗人也关注到风暴过后,自然环境的残破:“白沙黄尘纷驿骚”。他站在江皋上,试图呼唤风神平息这场风暴,并通过“指㧑八极建六鼇”表达自己的决心。虽然情况恶劣,但他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一切终会过去。最后一句“太平之风不鸣条”表达了他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生动地展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冷静与勇气,体现出其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辛亥冬交石阻风三日》是南宋诗人程珌在公元1211年(辛亥年)冬天创作的诗歌。此时正值南宋中期,金、蒙等外族侵扰不断,国家内外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程珌生于官宦世家,曾任职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然而在这个特殊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了许多曲折。他在任郡守期间,因抗击敌军有功而受到朝廷嘉奖;但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遭到排挤,被迫辞官回乡。这段人生际遇使他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也使他的诗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首诗中,程珌描绘了冬日海上航行的艰辛情景。当时,由于战争频繁,海路运输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但恶劣的天气条件常常给航行带来巨大困扰。诗人通过对风浪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以及对祖国命运的忧虑。这首诗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又传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