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杨提举
风惨琳宫晓,云愁铁瓮春。
鸿冥方避弋,鳣集遽成尘。
金虎多遗爱,银菟愧后人。
寻思汉循吏,竹帛逐时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轻拂过清晨的宫殿,云朵笼罩着春天的城市。
大雁在天空中躲避弓箭,鱼群在水面突然散去。
金虎的光芒洒向人间,让人感慨万千;银兔的身影虽然美丽,但比不过人们心中的期望。
想起汉朝的那些廉洁官员,他们的故事和事迹在史书上不断涌现,传颂千古。
去完善
释义
《挽杨提举》注释如下:
1. 琳宫:指美玉装饰的宫殿,此处用来比喻杨提举的高贵地位。
2. 铁瓮:古代江苏镇江的城楼名,这里借指杨提举所在地。
3. 鸿冥:指鸿雁高飞于天空,这里比喻杨提举的清高品德。
4. 避弋:弋是箭,避开射来的箭,表示回避世俗纷扰。
5. 鳣集:鳣是一种大鱼,集是聚集,这里比喻官员汇聚的场所。
6. 金虎:金虎符,古代高级官员的象征。
7. 银菟:银菟符,古代中级官员的象征。
8. 汉循吏:汉代奉公守法的地方官吏。
去完善
赏析
《挽杨提举》是南宋诗人程珌的一首悼念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悲痛的心情表达了对已故友人杨提举的深切怀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风惨琳宫晓,云愁铁瓮春”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时分所见的凄迷景象,表达了他内心的哀伤之情。“琳宫”指的是美好的宫殿,这里用以比喻杨提举的地位和才华;“铁瓮”则是形容坚固的城墙,寓意着杨提举坚定的意志和品质。这两句诗通过描述自然界的风云变幻,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哀思。
颔联“鸿冥方避弋,鳣集遽成尘”表达了诗人对杨提举命运的感慨。“鸿冥”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远大的抱负,而“避弋”则意味着杨提举在这尘世中的遭遇。“鳣集”则形象地描绘了杨提举的一生犹如繁华落尽,最终化为尘土。这两句诗在抒发诗人哀思的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悲哀。
颈联“金虎多遗爱,银菟愧后人”赞美了杨提举生前的光辉业绩和高尚品德。“金虎”和“银菟”分别代表着杨提举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精神风貌。诗人认为,尽管自己未能与杨提举一起度过时光,但仍然为他留下的丰功伟绩感到骄傲和惭愧。
尾联“寻思汉循吏,竹帛逐时新”表达了诗人对杨提举的敬仰之情。“汉循吏”是指古代汉朝那些勤于政务、廉洁奉公的官员,诗人借此赞颂杨提举的高尚品质和敬业精神。“竹帛”则是指古代史书的载体,意指杨提举的德行将永远留存在史书上,成为后世传颂的楷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杨提举》是南宋诗人程珌的一首悼念诗,创作于宋宁宗时期(1194-1224年)。这首诗深切怀念了故友杨提举,表达了诗人对失去挚友的痛惜之情。
在程珌的这段人生时期,他历仕尚书省郎官、吏部侍郎、端明殿学士等要职,任职期间致力于抗金救国、整饬军政、改革政治弊端,但未能扭转国家颓势。此外,南宋宁宗年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尚能维持半个世纪,但也难逃最终覆灭的命运。
在这个背景下,程珌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一直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他与杨提举的友谊建立在共同的爱国情怀和对文学的热爱之上,因此在得知杨提举离世的消息后,深感痛惜,挥笔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