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太子宫
千章乔木烟苍苍,一帙遗文字字香。
梁鼎西沉何处问,至今戟手看兴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众多诗篇如云烟般缭绕着千年古木,诗文中留下的智慧散发着历久弥新的芬芳。往事如烟,那青铜器中的遗韵已消失在何方?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那史诗般的文笔中看出历史的兴衰成败。
去完善
释义
1. 昭明太子:南朝梁武帝的皇太子萧统,曾编选《文选》30卷。
2. 千章:形容数量众多。章,大树的主干。
3. 遗文:指《昭明文选》。
4. 梁鼎:此处代指梁朝。鼎,古代诸侯称王的标志。
5. 西沉:隐喻梁朝灭亡。
6. 戟手:手指动武或作势动武。
去完善
赏析
《昭明太子宫》这首诗描绘了昭明太子宫的苍茫景象和历史变迁。诗人通过对“千章乔木”和“一帙遗文”的描绘,展现了昭明太子宫的宏伟和历史积淀。然而,随着历史的流逝,昭明太子宫已经不复存在,诗人只能在想象中追寻它的踪影。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同时,诗人以“梁鼎西沉何处问”这一问句,表达了对昭明太子宫消失的遗憾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叹。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昭明太子宫》是南宋诗人程珌的一首描绘昭明太子典故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困苦。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程珌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的文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反映现实,唤醒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首诗中,程珌通过对昭明太子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贤君的敬仰之情。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君主的智慧和德行。同时,他也批判了当时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呼吁人们关注国家命运,奋发图强。
总的来说,《昭明太子宫》这首诗歌是在南宋时期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