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费枢密登卞忠贞公墓
底用荒村访野坟,青编相对俨如存。
当年但识清谈乐,今日方知节概尊。
千载腐儒空吊古,几章冷语自消魂。
便当僇力清河洛,一洗新亭旧泪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荒凉村庄探访田野坟墓,与青编古籍相对仿佛古人犹存。
当年只知喜爱清静谈论的乐趣,如今才体会到节气操守的可贵。
千古以来的腐儒只能空自凭吊古人,那几章冰冷的话语令人黯然销魂。
应该努力改变河洛地区的面貌,洗去新亭的旧泪痕。
去完善
释义
1. 底用:为何需要。这里表示为何要去探访荒村野坟。
2. 荒村:荒凉偏僻的乡村。
3. 野坟:野外无人管理的坟墓。
4. 青编:书籍,这里指的是记载卞忠贞公事迹的史书。
5. 俨如:好像,仿佛。
6. 清谈:指闲暇时谈论诗文之事。
7. 节概:节操气概,这里用来形容卞忠贞公的气节。
8. 尊:尊敬,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表示敬重。
9. 千载:千年。
10. 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作者自嘲。
11. 吊古:凭吊古迹。
12. 冷语:冷嘲热讽的话语。
13. 消魂:销魂,极度悲伤。
14. 便当:当即,立刻。
15. 僇力:尽力。
16. 河洛:黄河和洛水,代指中原地区。
17. 一洗:一次清洗,这里表示彻底清除。
18. 新亭:在江苏省南京市,东晋时士大夫们常在此相聚,遥望长江对岸的故土,抒发思念之情。
19. 旧泪痕:过去的泪水痕迹,这里表示对故土沦陷的悲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贺费枢密登卞忠贞公墓”这一事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首联以“底用荒村访野坟,青编相对俨如存”开篇,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和探访古迹的激动心情。颔联则通过描述“当年但识清谈乐,今日方知节概尊”,展示了作者对古代人物的崇敬之意,以及对他们道德品质的赞美。颈联以“千载腐儒空吊古,几章冷语自消魂”,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兴衰、历史更迭的感慨。尾联则以“便当勠力清河洛,一洗新亭旧泪痕”收尾,表达了对国家振兴的热切期望和责任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贺费枢密登卞忠贞公墓》,是南宋诗人程珌所创作的。程珌(1164-1243),字怀古,徽州休宁人。他以诗赋闻名于朝廷,官至尚书兼侍讲。程珌诗风古朴、格调高雅,这首诗歌颂了费枢密和卞忠贞公的英勇事迹。
创作时间为公元1235年,正值南宋理宗端平二年,蒙古军攻入南宋领土,南宋陷入困境。这一时期,南宋政治腐朽、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民生疾苦。在这一背景下,程珌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篇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忠诚者的敬仰。
程珌在人生的这个阶段遭遇了丧妻之痛,因此他对生死有了更深的体悟。同时,他还见证了南宋朝廷的腐败、政局的动荡以及外敌的入侵,这些都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他的诗作中,他常常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忠诚者、英烈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贺费枢密登卞忠贞公墓》这首诗是在南宋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费枢密和卞忠贞公的歌颂,表达了对忠诚者和英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