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

标题包含
水调歌头
明月浸瑶碧,河汉水交流。 偏来照我,知我白发不胜愁。 客里山中三载,枕上人间一梦,曾忆到瀛洲。 矫首蓬壶路,两腋已飕飕。 记扁舟,浮震泽,趁中秋。 垂虹亭上,与客千里快凝眸。 看剑引杯狂醉,饮水曲肱高卧,鹏鷃已同游。 起舞三人耳,横笛唤沙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月光映照在青绿的山林间,银河中的水流交织在一起。偏偏来到我这,了解我满头白发,承受不住那无穷无尽的忧愁。在外漂泊已历三年,每次梦醒都仿佛从仙境归来。回首那些走过的路,犹如仙人降临,感到激动不已。 回忆起那时的小船,在水波浩渺的震泽湖中畅游,恰好是中秋时节。在垂虹亭上,和客人共同欣赏这美景。回想那个饮酒舞剑、豪迈畅饮的夜晚,即使身处困境也依然兴致高昂的日子,一切都宛如昨日。如今与友人相聚,一起舞动,吹着横笛召唤水中的沙鸥。
去完善
释义
1. 瑶碧:瑶,美玉;碧,青绿色的玉石。这里指代天空中美丽的星星。 2. 河汉水交流:河汉,即银河。这里形容天上的星河像水流一样流动。 3. 白发不胜愁:胜,承受;忧愁让白发增添,表达诗人内心忧虑的情绪。 4. 客里山中三载:指诗人在外地山间待了三年。 5. 枕上人间一梦:意指人生如梦。 6. 瀛洲:传说中的仙境。 7. 矫首蓬壶路:矫首,抬头;蓬壶,古代神话中的仙山。这里是诗人想象自己正沿着登天的道路前行。 8. 两腋已飕飕:飕飕,风吹的声音;形容飞升的速度之快。 9. 震泽:古湖名,位于江苏苏州市。 10. 垂虹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亭子,因亭子有长虹般的倒影而得名。 11. 鹏鷃已同游:鹏,大鹏鸟;鷃,一种小鸟;这里以鹏鸟喻豪杰志士,以鷃鸟比喻普通人,表达了诗人愿与各类人共享生活的情感。 12. 三人耳:指三个人在一起。
去完善
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浸瑶碧》是南宋词人李处全的一首抒情词。这首词以明月的照耀为线索,通过描述自己山中的生活和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明月浸瑶碧,河汉水交流”,词的开篇以明亮的月光和水流的交汇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这里的“瑶碧”指的是绿色的宝石,用来形容月亮的光辉。而“河汉水”则是指银河,象征着广阔无垠的空间。这两句词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夜空图景,为接下来的抒情作了铺垫。 “偏来照我,知我白发不胜愁”,诗人以月亮的照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白发不胜愁”,说明诗人已经年老,但仍然有很多忧虑和烦恼。这里,作者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深沉的情感。 “客里山中三载,枕上人间一梦,曾忆到瀛洲”,这三句词表达了诗人在山中生活的三年时光。在这段时间里,他在梦中回到了美好的仙境——瀛洲。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矫首蓬壶路,两腋已飕飕”,这两句词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渴望。他抬头望向蓬莱仙岛,仿佛已经感受到了那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里的“飕飕”意为风声,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心中的一种超脱之感。 “记扁舟,浮震泽,趁中秋”,诗人回忆起当年乘船游览震泽的情景。在中秋佳节之际,他与朋友一起欣赏美丽的景色,共度欢乐时光。这里,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思念。 “垂虹亭上,与客千里快凝眸”,这句词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在垂虹亭上共赏美景的场景。他们相隔千里,却可以通过眼神传递彼此的情感。这里的“快凝眸”表达了他们对美好景色的欣赏和对友谊的珍惜。 “看剑引杯狂醉,饮水曲肱高卧,鹏鷃已同游”,诗人以大鹏鸟和鷃雀为例,说明人生百态,无论高低贵贱,都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这里,他用大鹏鸟象征壮志凌云的豪情,用鷃雀代表平凡生活中的快乐,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乐观态度。 “起舞三人耳,横笛唤沙鸥”,最后两句词描绘了诗人在江边起舞的情景。他和两位朋友一起吹奏横笛,呼唤江边的沙鸥。这里的“三人耳”表达了他们对音乐的共同爱好,也反映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南宋文学家李处全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156年。在这一年里,李处全作为南宋官员,正面临着金朝的侵略威胁和朝廷内部的权力纷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此时,南宋与金朝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两国关系时战时和,民间饱受战乱之苦。李处全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报国无门空自恨,书生何日请长缨?”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也存在著严重的权力斗争。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与主战派之间争权夺利,导致国家政治腐朽,军事疲弱。李处全对此深感痛心,他曾多次上疏弹劾权臣,希望能为国家出一份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建议并未被采纳,这使他更加感到无奈和悲愤。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李处全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他在词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的哀叹。他用明月、江水等自然景物寄托了自己的哀思,使这首词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意味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