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寄光山徐员外
早年南国日追随,冠剑晶荧佩陆离。
匪石心诚徒自许,浮云踪迹信难知。
官闲从饮扶头酒,地僻谁同敌手棋。
门馆旧恩今更重,高斋遥枉谢公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年在南国时常常追随左右,衣饰璀璨,光彩照人。
心如磐石般坚定真诚却只能自许,浮云般的行踪难以知晓。
如今闲暇时就独酌美酒,地处偏僻,无人与我博弈围棋。
曾受惠于师门的恩情如今更加重要,来自远方的高斋也令我满怀谢意。
去完善
释义
早年南国日追随:指徐铉年轻时在南方地区经常与徐员外一起共事或活动。
冠剑晶荧佩陆离:形容贵族的穿戴光鲜亮丽。冠,帽子;剑,佩剑;晶荧,闪烁发光;佩陆离,华丽纷繁的佩戴。
匪石心诚徒自许:以石头的坚固比喻坚定的信念,意指虽然自己有这样的信念,但并不期待得到他人的认可。匪,非;石,石头;徒,仅仅;自许,自我期许。
浮云踪迹信难知:形容人生漂泊不定,难以把握命运。浮云,比喻世事无常;踪迹,生活轨迹;信,确实;难知,难以预料。
官闲从饮扶头酒:官员闲暇时随意喝些小酒。官闲,公务之余;从饮,饮酒娱乐;扶头酒,一种温和的酒。
地僻谁同敌手棋:在偏远的地方,很难找到与自己对弈的对手。地僻,地理位置偏僻;谁同,谁与我共同参与;敌手棋,对手下棋。
门馆旧恩今更重:表明昔日与徐员外的友情如今更加深厚。门馆,家门;旧恩,过去的交情;今更重,现在更加重要。
高斋遥枉谢公诗:表达对远方的徐员外馈赠诗歌的感谢。高斋,书斋;遥枉,遥远的地方寄来;谢公诗,即徐员外的诗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又和寄光山徐员外》以五言诗的形式,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他们对人生、命运的感悟。首联追忆了早年南国的时光,那时的他们形影不离,共同为理想奋斗;颔联则感慨岁月流转,世事如梦,人们的心意难以捉摸;颈联描绘了徐员外悠闲的生活,饮酒下棋,淡泊名利;尾联则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希望再次相聚。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又和寄光山徐员外》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文学家徐铉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43年,此时正值南唐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
在这一年里,徐铉已经步入中年,他在朝廷任职多年,担任翰林学士,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文告等。然而,尽管身处高位,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时常感叹人生无常,功名富贵难以长久。
此外,当时南唐的国势逐渐衰弱,北方的宋朝不断崛起,徐铉预感到国家即将面临战争危机。在这种背景下,他希望通过与好友徐员外的诗作往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因此,《又和寄光山徐员外》这首诗既表达了徐铉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以及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