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福州程使君止戈堂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福州程使君止戈堂二首 其二
跳梁山谷有顽民,电扫风除一聚尘。 排闼江山千里眼,满庭桃李四时春。 定知当宁思龚遂,政恐攀舆借寇恂。 谁是诸侯老宾客,酣歌应许杜陵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洪炎"这个人物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此人在历史或文化中的地位并不显著,因此没有详细的记录。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的信息,例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将尽力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跳跃的山谷中有一顽童,他的行为犹如清扫尘埃,让周围焕然一新。他像千里眼一样洞察着江山的脉络,又像春天的花朵那样四处绽放着生机。 可以想象到他会受到皇帝的关注,同时可能也会遭到来自其他方面的嫉妒。谁知道这个顽童会成为哪个诸侯的老朋友呢?我想他们应该会在醉酒后尽情高歌,与杜陵的人们共享欢乐。
去完善
释义
1. 跳梁:跳梁小丑,形容闹剧或者不值一提的人物。 2. 电扫风除:比喻迅速消除社会乱象。 3. 排闼:推开门,表示大开眼界。 4. 当宁:统治者或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5. 龚遂:西汉著名政治人物,曾任渤海太守,治理地方颇有政绩。 6. 政恐:恐怕是,一种推测性的说法。 7. 攀舆:指登上公家的车马。 8. 寇恂:东汉时期的政治家,担任过河南尹等职。 9. 老宾客:年老的长者或前朝官员。 10. 杜陵人:杜甫的别称,此处作者自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洪炎写给福州程使君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程使君治理山贼、建设美好家园的赞赏与期许。以下是对诗歌的赏析: 首联“跳梁山谷有顽民,电扫风除一聚尘”描绘了山贼的存在和程使君迅速有效地平息纷争的情景。这里用了比喻手法,将山贼比作尘埃,意味着程使君快速而有力地解决了问题。 颔联“排闼江山千里眼,满庭桃李四时春”以山山水水比喻宽广的政治视野,桃李象征繁荣的生机。这两句赞颂了程使君富有远见的政治智慧和积极的建设成就,表现了他在治理下,福州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发展。 颈联“定知当宁思龚遂,政恐攀舆借寇恂”用汉朝名臣龚遂和寇恂为典,期望程使君能够像他们一样治理有方,同时也有表达对他早日高升的祝愿之意。 尾联“谁是诸侯老宾客,酣歌应许杜陵人”则在肯定程使君的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作为他的老宾客,可以分享他的成功和快乐,彼此之间有深厚的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福州程使君止戈堂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洪炎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0年左右的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与纷争之后,逐渐稳定下来。然而,疆域的割裂和战争的创伤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洪炎通过对福州程使君止戈堂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诗人洪炎本人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从官场隐退的过程。他曾担任过一系列的官职,但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最终选择辞官归田。在这个过程中,他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融入到了诗歌创作中,通过歌颂止戈堂,传达了对于和谐社会的期盼和对于战争的厌恶。 此外,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在经历了战乱的洗礼后,人们对于和平的渴望愈发强烈。儒家学者们也开始反思战争对于社会的影响,主张以礼教化民众,实现国家的繁荣与稳定。这些都为洪炎创作这首《福州程使君止戈堂二首 其二》提供了时代的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