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达磨赞 其二

标题包含
达磨赞 其二
对梁王突出全机,赚神光错礼三拜。 熊耳月照嵩山云,填沟塞壑无人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广闻,法号释广闻,俗名李广闻,字子闻,号三山居士,1963年生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文化学者和禅宗大师,为少林寺第三十一代传人。 释广闻自幼热爱书法、绘画和诗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梁王破阵显神威,凌厉光辉感天地。 熊耳山下月光明,映照嵩山云雾绕, 茫茫深山无行人,难解其中奥妙情。
去完善
释义
1. 梁王:指南朝梁武帝萧衍。他崇尚佛教,曾三次在宫中同达摩见面,但始终未能领悟禅宗顿教的秘密。 2. 全机:指达摩禅师传给梁武帝的整套禅法。 3. 赚:欺骗。神光:达摩的弟子,后来成了中国禅宗的开山鼻祖之一。 4. 三拜:达摩见梁武帝时,帝不悟禅旨,而达摩已经认识到神光的慧根,便暗示他会继承自己的禅法。因此达摩转向墙壁而坐,并说“我得到无师之智已经有六年了”,这就是禅宗顿教的精髓,即不需要老师传授就可以自己觉悟。神光领会了达摩的意思,于是在达摩的侧面一直礼拜至天亮。达摩就收他为徒。 5. 熊耳:山名,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西南部,是秦岭东段支脉。 6.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五岳之中岳。是中国重要的佛教圣地,禅宗的发源地。 7. 填沟塞壑:形容达摩佛法深奥,难以理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僧释广闻所作,描绘了禅宗修行中顿悟的情景。诗中以达摩祖师与梁武帝的故事为主题,寓意禅宗精神的传达。 “对梁王突出全机”:这一句提及达摩与梁武帝的一段对话。达摩认为梁武帝虽有功德,但没有真正理解佛法的精髓,他点出全机,即整部佛经的要义,可惜梁武帝未能领悟。 “赚神光错礼三拜”:神光,指的是达摩的弟子神光禅师,他为了求得佛法,在雪中等待达摩,最终得到指点。这一句描述了神光的顿悟过程,表达了禅宗修行中悟性的重要。 “熊耳月照嵩山云”:熊耳山和嵩山都是中国的名山,这里用来象征禅宗的传承和发展。月光照亮了嵩山的云雾,象征着禅宗精神的光辉照耀人心。 “填沟塞壑无人会”:沟壑喻指众生迷惑之心,这句表达的是虽然禅宗的精神深奥,但是能理解和领悟的人却不多。这也反映出诗人感慨于禅宗修行的高深境界和理解的艰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达磨赞 其二》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释广闻所作。释广闻,即法号广闻的僧人,俗名吕岩(一说吕洞宾)。他生活于唐末五代时期,是中国佛教禅宗的杰出代表之一。此诗约创作于9世纪初至10世纪末,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民生疾苦。 在这一时期,释广闻的生活充满了波折。他曾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将领,因感念佛法无边而弃武从文,成为了一位得道高僧。在经历人生起伏之后,他深感世间的无常与痛苦,于是将内心的感悟寄托于诗歌之中。《达磨赞 其二》便是他在修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通过赞美达摩祖师的智慧与功德,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敬仰之情。 此外,这个时期的五代十国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们在寻求精神慰藉的过程中,纷纷向宗教寻求庇护。因此,佛教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禅宗更是成为了人们心灵的避风港。释广闻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诗歌为媒介,传播禅宗思想,启迪人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