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至成都有作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至成都有作二首 其一
四十年间利禄身,平生踈拙任天真。 慙无治迹留青社,喜奉恩华觐紫宸。 去国早逢关右雪,下车还人剑南春。 为怜锦里风光好,不倦从来作主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抃(998年-1062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北宋名臣、文学家,以清廉著称,被誉为“铁面御史”。 赵抃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中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我沉浸在名利之中,但我仍然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心。 虽然没有留下什么显著的成就,但我非常荣幸能够侍奉在皇帝身边。 离开家乡时,我遇到了关右的大雪;上任之后,我又品尝到了剑南的春天。 我非常欣赏锦里的美丽风光,因此我会一直努力,以主人的身份招待每一位到访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四十年间利禄身:意指四十年来在官场沉浮以谋取名利。“利禄”是古代官僚士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与“疏拙”形成鲜明对比。 2. 平生踈拙任天真:“踈拙”指的是淡泊名利、耿直孤介的性格。这里表达了作者坚持真我,不追求虚名浮利的品质。 3. 慙无治迹留青社:“青社”原指士大夫的家园,这里代指成都地区。“治迹”指的是治理国家的功绩。这句是说,作者觉得自己在成都并没有留下显著的政绩。 4. 喜奉恩华觐紫宸:“恩华”指皇恩浩荡,“紫宸”是天子所在之处,这里代指皇帝。这句是表示,作者因为受到皇帝的礼遇而感到喜悦。 5. 去国早逢关右雪:“关右”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这里泛指北方。这句是说,作者离开京城较早,已经遇到了关右的大雪。 6. 下车还人剑南春:“下车”是古人到达一地后的说法,这里代指到成都任职。“剑南春”泛指四川地区的美好景色。这句是描述作者在成都享受到的美好景致。 7. 为怜锦里风光好:“锦里”是成都市的一个著名景点,这里的繁华景象象征着成都的风土人情。这句是表达作者对成都美景的喜爱之情。 8. 不倦从来作主人:“主人”在这里指的是地方长官。这句是表明,作者愿意不辞辛劳地服务于人民,担当起治理一方的重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的赵抃,这是一首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诗篇。 诗人在首联自述为官四十年,一直保持着率真自然的个性。他自觉无功无德以报国家,却欣慰地接受了皇帝的恩情和荣宠。颔联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较早,遭遇了西北的风雪,而刚一下车就感受到了剑南的美丽春色。这里表达了诗人因公务繁忙,人生漂泊不定而感到疲惫的心情。颈联以“锦里”的风光引出,表达出诗人对成都生活的喜爱和享受,他不舍昼夜地为国家和百姓尽心尽力。尾联则表现出诗人作为一地之主的责任担当和不懈精神。全诗展现出作者对工作的热忱和对国家的忠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抃的《至成都有作二首 其一》创作于公元984年,正值北宋时期。诗人时任成都知府,因治理有方而广受赞誉。这首诗篇生动描绘了诗人在成都任职期间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 在那个时代,中原地区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国家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蜀地,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四川盆地孕育出了一片富饶的土地,成为北宋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赵抃在任期间,一方面关注民生,积极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又注重弘扬传统文化,推动诗歌创作的繁荣。 这首诗歌以亲切、自然的笔触展现了成都的人文景观和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在描述生活细节的同时,也传达了自己作为地方官员的责任与担当。在赵抃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成为了北宋文人诗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