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一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佛殿对三门,灯笼挂露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是法:正确的佛法,指佛教教义。
2. 住法位:固守于佛法的地位。
3. 世间相:即世俗世界中的现象。
4. 常住:长期存在。
5. 佛殿:佛教寺庙中的主殿,供奉佛像的地方。
6. 三门:寺院的正门,由三扇门构成,中间一扇供人出入,两侧小门仅供神灵出入。
7. 灯笼:照明工具,通常悬挂在屋檐下或室内高处。
8. 露柱:古建筑中的一种装饰性柱子,常用于庭院或寺庙入口,多呈圆形或八角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是法住法法”,表达了佛法中的“法住法”思想。也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无论时间如何变化,这些法则都是永恒不变的。而第二句“世间相常住”则是这一思想的深化,即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尽管看似不断变化,但其实它们的本质是恒定不变的。接下来的两句“佛殿对三门,灯笼挂露柱”则具体描绘了寺庙的景物,以佛殿、三门和灯笼等元素,营造了一个庄严肃穆的氛围,也象征着佛法的光辉照亮人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释惟一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世纪至11世纪,即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宋太宗和宋真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较为稳定,经济逐渐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然而,这个时期也存在着一些社会问题,如农民起义、外患等。
释惟一,生卒年不详,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厚的哲理内涵,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在这首诗中,释惟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