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朝廷尚未传来收复中原的消息,秋风萧瑟中,城楼上画角的声音显得格外哀伤。
去完善
释义
王师:指唐朝的军队;东郡:泛指中原地区;画角:古代军中乐器,声音凄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野老”的视角展开,描绘了一幅江村晚景图。首联点明地点和环境,通过“柴门不正”的细节刻画出乡村生活的质朴与闲适。颔联进一步描写江边的渔人和商船,画面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颈联笔锋一转,从眼前的景物联想到远方的剑阁和成都,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内心的孤寂。尾联直抒胸臆,感叹战乱未平,国事堪忧,画角声声更添悲凉。全诗情景交融,既有细腻的景物描写,又有深沉的情感寄托,充分展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秋,杜甫时年五十二岁,寓居在四川成都浣花草堂。这一时期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吐蕃又攻陷了长安,代宗逃往陕州,国家局势依然动荡不安。杜甫虽身居草堂,过着相对安定的生活,却始终心系家国命运。他目睹西川节度使高适等人忙于内战,对朝廷收复失地之事漠不关心,内心忧愤交加,遂作此诗以抒怀。诗中既有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又有深沉的家国之思,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