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弟黄岩任满大人挈家众先扫作诗见示恭和元韵
心处中虚治五官,物来能应固非难。
移忠益本居家孝,阅暑知曾历岁寒。
父子赓歌真内乐,弟兄分职頼居安。
何妨菽水为欢养,会有时来诏赐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心灵深处保持空灵宁静,以管理我们的各种感官,面对事物自然应对并非难事。移情别恋固然可获益,但在家孝敬父母才是根本;经历了夏日的炎热,才能体会到冬天的严寒。父子间的歌唱才是真正的乐趣,兄弟分工让家宅安宁。为何不把大豆和水当作欢乐的供养?这时刻会引来帝王的恩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季弟:指家中排行最小的弟弟。
2. 黄岩:县名,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
3. 任满:任职期满。
4. 大人:对父母的尊称。
5. 挈家众:带领家人。
6. 扫作诗:整理成诗篇。
7. 见示:展示给其他人看。
8. 恭和元韵:恭敬地按照原诗的韵律进行和诗。
9. 心处中虚治五官:内心保持虚空的状态,以治理好五官。
10. 物来能应:面对事物能够做出合适的反应。
11. 移忠益本居家孝:将忠诚从国家转移到家庭中,注重孝道。
12. 阅暑知曾历岁寒:经历过炎热的夏天,也体会过寒冷的冬天。
13. 父子赓歌真内乐:父亲和儿子共同创作诗歌,是家庭内的乐趣。
14. 弟兄分职頼居安:兄弟各自有职责,依赖于家庭的安定。
15. 何妨菽水为欢养:不妨以简单的生活快乐地为父母供养。
16. 会有时来诏赐餐:以后还会有机会得到朝廷的赏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兄弟之间的亲情、孝道和家庭和谐。首联提出一个“心处中虚治五官,物来能应固非难”的哲学观点,意为通过内心的平和宁静来应对外物的纷繁复杂并非难事。颔联强调忠诚与孝道是人生的根本,经历过暑热和寒冬的考验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生活。颈联则描绘了父子间相互唱和的快乐时光,兄弟间的分工合作使家庭更加安定。尾联则表达了一种信念:只要真诚待人,追求幸福生活,总会有美好事物的降临,如同皇帝的恩赐一样令人欣喜。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乐观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季弟黄岩任满大人挈家众先扫作诗见示恭和元韵》是南宋诗人孙应符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4年,正值南宋初期。
在这一年里,南宋朝廷面临着金兵的威胁,战乱不断,民生疾苦。而孙应符的家境也不宽裕,他的弟弟孙大任黄岩县令,即将离任。在这个特殊时期,家人团聚显得尤为珍贵。因此,孙应符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人团聚的喜悦以及对弟弟政绩的肯定。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南宋社会的现实。虽然国家动荡不安,但人们在家庭生活中仍保持着深厚的亲情。这种亲情成为人们度过艰难时刻的精神支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