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西湖历历旧嬉游,佳处欣逢辄少留。
却恨草堂元不识,故教俗眼为君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人间天堂”。
2. 历历:清晰地,详细地。这里指对过去的回忆。
3. 旧嬉游:过去游玩的场景。
4. 佳处:美好的地方,风景优美的地方。
5. 辄:总是,每次。
6. 少留:稍微停留一下。
7. 却恨:令人遗憾的是。
8. 草堂:此处指作者自己的居所。
9. 元不识:原来不认识。
10. 故教:故意让。
11. 俗眼:凡人的眼睛,谦称自己的看法。
12. 为君羞:为你感到羞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句“西湖历历旧嬉游”中,诗人以回忆的方式回顾了过去的美好时光,通过对“西湖”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景色的描述,表达出自己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而“佳处欣逢辄少留”则暗示了诗人在现实中所处的困境和无奈,即使面对如此美景也只能短暂逗留,无法沉浸其中。
接着在第二联中,诗人通过“却恨草堂元不识”表达了对身边风景的遗憾,因为曾经的他未曾认识到草堂的美,因此感到羞愧,借用了“故教俗眼为君羞”来表达内心的自责和对美的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过去时光的怀恋,又有对生活现状的无奈,同时体现出诗人对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湖》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袁说友所创作的。此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诗人的感慨之情。诗歌创作于南宋末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首先,我们来看袁说友的生平及在这个时期他的人生际遇。袁说友(生卒年不详),字起岩,号东塘居士,福建建安人。南宋后期官员、文人,历任县令、州守等职。他在南宋末年担任浙江钱塘县令时,恰逢临安城(今杭州)遭受战争破坏,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袁说友为西湖美景所触动,写下了这首《西湖》诗。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时期的背景知识。南宋末年,政治腐败,战乱频繁。金兵南侵,攻破临安城,迫使南宋朝廷迁都至福建福州。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袁说友身为地方官员,面对战争的残酷现实,不禁感叹西湖美景的短暂与易逝。
总之,《西湖》这首诗是在南宋末年这一特殊时期创作的。袁说友在这个时期经历了战乱和政治动荡,作为地方官员为民担忧。他通过赞美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外敌入侵和人民苦难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