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黄岩
问我黄山尉,无才亦可知。
频修谢罪启,祇作送人诗。
垅亩丰登外,山林冦盗衰。
曾无慰父老,别后莫相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问黄山的尉官,尽管才能不显却仍值得知道。
多次献上道歉的文书,只为送别友人写些诗篇。
庄稼丰收在望,山林间的贼寇也逐渐衰落。
未曾安慰那里的父老乡亲,离别之后请勿思念。
去完善
释义
问:询问。 黄岩:古县名,在今中国河南省。 尉:地方长官,这里指黄岩的县尉。 无才:没有才能。 可知:可以知道。 频:多次。 修:撰写。 谢罪启:向皇帝道歉的文书。 祇:只。 作:创作。 送人诗:送别友人的诗。 丰登:丰收。 外:之外。 山林:山中的林子,这里指山中村落。 宼盗:强盗。 衰:减少。 曾无:从来没有。 慰:安慰。 父老:年老的父亲,这里指百姓。 别后:分别之后。 莫:不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别黄岩”,实际是在告别友人时的心境和感受。许景衡以自问的方式开篇,既是向友人询问,也是对自己的思考:“问我黄山尉,无才亦可知。”这里的“黄山尉”,是诗人在黄山的官职,类似于如今的县尉,主要负责地方治安等事务。诗人在此自称无才,一方面表现自己的谦逊,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职责的反思,表达出自己虽无才华却尽力而为的心情。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在任期间频繁地给上级递交谢罪信,言下之意是自己任职期间未尽到应有的责任,于是只好用写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歉疚之情。这句诗既表现出诗人的自责心理,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可能存在着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
然后,诗人描述了自己治理下的农田丰收和林中的盜寇减少的现状,表明虽然自身能力有限,但还是努力地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一些福祉。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为官抱负以及其对民生福祉的关注。
最后两句“曾无慰父老,别后莫相思。”则表达了诗人在告别时对百姓的愧疚之情,表示他在任期间未能更好地慰籍百姓,离别后也不必再思念他。这体现了诗人的责任心和对民生的关切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黄岩》是北宋著名诗人许景衡的一首离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06年,正值北宋时期。在这一年,许景衡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到黄岩地区,离开了繁华的汴京,开始了他流寓他乡的生活。
在许景衡人生的这一阶段,他经历了官场沉浮,感受到了世事的无常。由于与权臣蔡京政见不合,他被排挤出朝廷,辗转各地担任地方官职。在这个过程中,许景衡深刻地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与此同时,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也是动荡不安。内外交困的政治局势、民众的疾苦以及日益严重的民族矛盾,都让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许景衡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以敏锐的目光洞察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并通过诗歌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综上所述,《别黄岩》这首诗歌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挫折和无奈,同时也传达出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