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轻盈的脚步还没有踏过横塘的路,只是目送着,那如尘土般微渺的芳香离去。青春的时光里,有谁与我共度呢?只有那月下的桥,花儿簇拥的小院,琐细的窗户和红色的大门,以及春天知道的地方。
飘忽的云朵在傍晚时分缓缓降落,我用彩笔写下这伤感的句子。若问这些悠闲的情怀究竟有多少?就像那一地的烟草,满城的柳絮,还有梅子的雨季一样繁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青玉案:词牌名。
2. 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这里指代路过的美女。
3. 横塘:地名。
4. 但:只。
5. 目送:用眼睛追送。
6. 芳尘:芳香的小路。这里指代美女离去的方向。
7. 锦瑟华年:比喻美好的年华。
8. 谁与度:与谁共度。
9. 月桥花院:描绘月夜美景的地方。
10. 琐窗朱户:窗户雕有花纹的华丽房子。
11. 春知处:春天知道的地方,即欣赏美好景色的佳处。
12. 飞云冉冉:高空中的云缓缓飘动。
13. 蘅皋: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
14. 彩笔新题:用华丽的文笔抒发情感。
15. 断肠句:描述悲伤的句子。
16. 试问:试着问。
17. 闲情:闲散的心情。
18. 烟草:形容春天的美景。
19. 风絮:随风飘动的柳絮。
20. 梅子黄时雨:形容梅子成熟季节连绵不断的细雨。

去完善
赏析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北宋词人贺铸的一首代表作。全词以描绘细腻的笔触和浓郁的抒情气氛,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首句“凌波不过横塘路”形容佳人轻盈的脚步,她并没有来到词人的身边,而是渐行渐远,留给词人无尽的思念。接下来的“锦瑟华年谁与度?”写出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无奈。
下阙的“飞云冉冉蘅皋暮”描绘了词人在黄昏时分看到飘动的云彩,心境也随之变得沉重。结尾三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词人以生动的景物来形容自己的情感,巧妙地传达出了那份无奈、哀伤和孤独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北宋词人贺铸的一首名篇。此词创作于公元1084年左右,即宋神宗元丰末年。
在这期间,贺铸因犯错误被贬谪至地方任职。而在此之前,他曾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但因性格刚直,不愿趋炎附势,多次遭到排挤。这次贬谪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尽管如此,他仍坚守自己的信仰,保持独立的人格,拒绝同流合污。
此时正值北宋中期,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一方面,王安石变法引发了新旧党争,使得政治斗争愈发激烈;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文人墨客们借此机会展示才华,抒发情志。在这种背景下,贺铸的词风也发生了变化,从早期豪放、奔放的作风转变为婉约、沉郁的风格。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贺铸通过《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这首词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观。他以象征手法描绘了人生失意和理想的失落,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这一时期的贺铸在经历人生的曲折后,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正是他对这个时代做出的独特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