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慧聚寺

标题包含
宿慧聚寺
石林高月生,藓阁踈磬鸣。 宿鸟梦难就,定僧魂更清。 香风动花影,岩瀑飞玉声。 遥夜坐来短,但余天外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洒满石林间,苔藓覆盖着寂静的小亭。 夜鸟归巢入梦难,心静的僧人更显清醒。 微风拂过花香,岩壁瀑布跌宕作响。 漫漫黑夜瞬息而过,唯留天地间的豪情壮志。
去完善
释义
1. 石林:石头形成的有空隙的峰林,此处形容山峰林立。 2. 月生:月亮升起。 3. 藓阁:长满苔藓的亭阁。 4. 踈磬:稀疏的钟磬之声。 5. 宿鸟:投宿的鸟儿。 6. 梦难就:难以入睡。 7. 定僧:即僧人入定,佛教术语,指静坐冥想。 8. 魂更清:灵魂更加清净。 9. 香风:香气四溢的风。 10. 岩瀑:从山岩上倾泻而下的瀑布。 11. 飞玉声:形容瀑布如碎玉般飞溅的声音。 12. 遥夜:漫长的夜晚。 13. 坐来短:坐下来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14. 但余天外情:只留下对天空之外的遐想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宿慧聚寺》是唐代诗人李堪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慧聚寺度过的一个夜晚的情景和感受。首联“石林高月生,藓阁踈磬鸣”,描绘了夜晚的石林和高悬的明月,以及苔藓覆盖的小阁和稀疏的钟声,营造出宁静而幽深的氛围。颔联“宿鸟梦难就,定僧魂更清”,通过对比宿鸟的梦与定僧的神志,表达了诗人对禅定境界的向往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颈联“香风动花影,岩瀑飞玉声”,以花香、花影、岩瀑等细节,进一步展现了慧聚寺周围环境的优美和生机。尾联“遥夜坐来短,但余天外情”,表达了诗人对漫长黑夜的感慨以及对广阔天地的感叹之情,使整首诗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意味。这首诗通过对景色的细致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思考深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慧聚寺》是唐代诗人李堪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但同时也开始走向衰落。 李堪在年轻时就显露出了过人的文学才华,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如愿以偿。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天宝年间,唐朝的社会风气崇尚佛教,许多文人都喜欢在寺庙中寻找灵感。李堪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自己在慧聚寺过夜的经历,表达了他在修行和寻求智慧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解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