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
萱草花开十日余,花繁日日倍于初。
朝开暮落终非计,栽活青松渐剪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十多天的时间,萱草花逐渐盛开,每天的鲜花数量都比前一天多出一倍。然而,这种早晨开放、傍晚凋谢的状况始终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应当努力培养那郁郁葱葱的青松,使之茁壮成长并去除那些枯萎的植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张载:北宋著名文学家,著有《张氏可书》等。
2. 萱草:一种草本植物,又名忘忧草,古人常以之比喻母爱。
3. 十日余:十多天。
4. 花繁:花朵繁多。
5. 日日:每天。
6. 朝开暮落:形容花草早晨开放傍晚凋谢的现象。
7. 非计:不可行的方法或措施。
8. 栽活青松:种植松树使其成活。
9. 渐剪除:逐渐修剪除去多余的枝叶。

去完善
赏析
《萱草》是一首描绘植物生长与凋零的诗。诗人通过观察萱草花的开放和凋谢过程,表现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中提到的“朝开暮落”不仅暗示了植物的生长规律,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而最后一句中的“栽活青松”则意味着在短暂的生命中,我们要努力成长,坚韧不拔,最终达到一种永恒的境界。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萱草》是南宋诗人张载的一首描绘自然界景象的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萱草的形态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提到的“堂前萱草花”,是古代中国常见的庭院植物,具有吉祥、长寿的象征意义。
在创作这首诗时,张载正处于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宋朝经历了靖康之变,国家分裂为南宋和金朝,政治形势十分复杂。然而,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仍然保持着对文化艺术的热爱,诗歌创作依然活跃。
作为一位著名的诗人,张载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许多人生际遇。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但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后来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在《萱草》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载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通过对萱草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这种情感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心境,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对自然美的追求和社会现实的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