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日

标题包含
春日
东风吹雨湿秋千,红点棠梨烂欲然。 拟买芳华赠年少,紫榆春浅未成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襄(998年-1067年),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茶学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蔡襄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风轻拂,雨水打湿了秋千,红色的棠梨花朵犹如燃烧一般灿烂。我想要购买美丽的花儿送给年轻人,但春天的榆树花儿还没开,无法摘取来卖。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风:指春风。 2. 秋千:一种运动器材,起源于北方民族的山地地区。在木架上挂一根长绳,下拴横板,可以前后荡动。 3. 红点:红色的斑点或印记。这里指棠梨花盛开的景象。 4. 棠梨:一种树木的名称,即豆梨,花白色或略带红色。 5. 烂然:色彩鲜艳的样子。 6. 拟:打算,想要。 7. 芳华:美好的年华,也指芳香的花草。 8. 年少:年轻人。 9. 紫榆:榆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常用于制作器具。春季新叶呈紫色,故称紫榆。 10. 春浅:春天刚刚开始,春意尚浅。 11. 未成钱:没有做成钱,指还无法买到紫榆木来制作东西。
去完善
赏析
《春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时,自然界的美景和人们的心情。诗的开头,诗人以“东风吹雨湿秋千”一句展现春天的到来,风吹雨滴落在秋千上,湿润中透露出勃勃生机。紧接着的“红点棠梨烂欲然”描述的是满树梨花盛开的景象,红色的花蕊点缀在雪白的梨花之间,仿佛要燃烧起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引入了对青春的感慨。他用“拟买芳华赠年少”表达出想要留住青春美好时光的心愿,但紧接着又以“紫榆春浅未成钱”这一现实困境表示无法实现愿望的无奈。这里的“紫榆春浅未成钱”是指紫榆这种木材虽然美观耐久,但由于春季时材质尚浅,无法制成有价值的产品,以此暗喻青春易逝、难以留住的事实。 总的来说,《春日》这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诗人的心情相互交织,呈现出一幅生动美丽的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青春的珍视和留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是北宋名臣、文学家蔡襄的一首著名诗作,创作于宋仁宗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的春日。此时蔡襄已经步入中年,在官场上有一定的地位,但仍保持谦恭的品质和对百姓的关怀。 这首诗歌的背景是中国北宋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古典文化繁荣发展,诗歌创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蔡襄身为文人士大夫,生活在这个时代,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此外,北宋时期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市民文化活跃,文人墨客云集,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在《春日》这首诗中,蔡襄以春天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传达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抒发了他对国家百姓的美好祝愿。这首诗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具有深远的哲理内涵,展现了蔡襄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