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潮

标题包含
春潮
纳纳春潮草际生,商船鸣樐趁潮行。 封书欲寄天涯意,海水风涛不计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襄(998年-1067年),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茶学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蔡襄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河边的绿草如茵,各种小生命在草丛间探头探脑地生长。商人们忙着驾船启航,趁着潮水高涨,船只扬帆疾驰。一封信笺承载着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祝愿,想要寄给远方的朋友,可是波涛汹涌,风力多大,路途多远,都无法阻挡它前进的脚步。
去完善
释义
1. "纳纳":形容水流的样子。这里描绘春潮涌动的景象。 2. "商船":指往来于各地进行贸易的船只。 3. "鸣樐":船橹在航行中划动水面的声音。这里形容船只趁着潮水行驶。 4. "封书":指将信件密封起来。 5. "天涯意":这里指的是远在他乡的心情或信息。 6. "风涛":风浪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春潮》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海洋风光和远航的情景。诗人以“纳纳春潮”起笔,描述了春潮在大地上涌动,草木在潮水间生长的景象。同时,诗人通过“商船鸣舮趁潮行”一句,展示了商船扬帆起航的画面,表达了人们对远方、对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封书欲寄天涯意,海水风涛不计程”则转向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想要通过一封书信传达自己对远方的思念和期待,但深知海水中的风波无法预测,旅程漫长而艰辛。这既体现了诗人对于遥远的牵挂之情,也反映出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无奈和谦卑。 整首诗借助于春天的景象,将远行的画面与深挚的情感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学的深度思考,使得全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深沉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潮》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85年左右,正值宋朝的鼎盛时期。 在那个时候,蔡襄正担任北宋翰林院的官员,他热爱生活,善于观察自然界的美好景象。在他的诗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春天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这段时间里,北宋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许多诗人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间疾苦,同时也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理想。蔡襄作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体现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