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屯驿晓起
残月依山明胧{月悤},长烟浮水白糢胡。
竹林绕舍啼鸦臼,石井当窗下辘轳。
迎吏远传空状小,仆奴潜报一钱无。
驺兵不管晨炊绝,呵叫苁笼意气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色暗淡映照山岭,烟雾弥漫笼罩水面。
周边环绕竹林的住所,传来乌鸦的鸣叫声。
窗户正对石井边的水井架。
远方的官员传达着空洞的消息,家中的奴仆悄悄汇报已无分文。
骑兵不管早晨的炊烟断绝,大声呵斥显示自己的威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吴屯驿:古代中国的一个驿站名称。
2. 晓起:天刚亮的时候。
3. 残月:快要落下的月亮。
4. 明胧:指月光明亮而朦胧。
5. 长烟:指烟雾弥漫的样子。
6. 白糢胡:形容烟雾弥漫的白色景象。
7. 竹林绕舍:周围环绕着竹林的房子。
8. 啼鸦臼:形容乌鸦在竹丛中啼鸣。
9. 石井:此处指一种水井设施。
10. 当窗:正对着窗户的位置。
11. 下辘轳:指使用辘轳取水。
12. 迎吏:迎接使者的官员。
13. 空状小:指接待条件简陋。
14. 一钱无:形容极度贫困。
15. 驺兵:指驿站的差役。
16. 不管:不关心,不理会。
17. 晨炊:早晨做饭。
18. 呵叫:大声呵斥。
19. 苁笼:指马夫的马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蔡襄的一首描绘乡村风光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吴屯驿清晨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田园生活体验和独特的人文关怀。
首联“残月依山明胧{月悤},长烟浮水白糢胡”,诗人以朦胧的月光和漂浮在水面的烟雾为引子,构建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乡村画卷。其中“明胧{月悤}”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在山巅徘徊的景象,使得画面充满诗意。
颔联“竹林绕舍啼鸦臼,石井当窗下辘轳”,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诗人通过“啼鸦臼”和“下辘轳”两个细节描写,展现了村庄的生活气息。同时,这两句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赞美。
颈联“迎吏远传空状小,仆奴潜报一钱无”,诗人通过描述迎吏和仆奴的行为,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贫困现状。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空状小”和“一钱无”这两个反义词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农村经济的萧条。
尾联“驺兵不管晨炊绝,呵叫苁笼意气粗”,描绘了驺兵对待村人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冷漠无情的不满。这里,诗人通过“不管晨炊绝”和“呵叫苁笼意气粗”两个形象的描绘,揭示了官僚阶级对百姓的不屑与压迫,从而进一步突显了社会矛盾。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吴屯驿的田园风光,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农村的贫困状态以及社会的矛盾冲突。在艺术风格上,该诗寓情于景,以景喻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政治家蔡襄的《吴屯驿晓起》,收录于《全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在公元994年左右,此时蔡襄刚经历丧妻之痛,赴任杭州知府。在此背景下,他在途中经过吴屯驿时,受到清晨美景的触动,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篇。
此段时间内,北宋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作为一代名臣,蔡襄积极参与政事,关心民生,并且在文学、书法等方面也有卓越成就。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吴屯驿是古代交通要道上的驿站,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旅途中的寂静和孤独。清晨的美景让他暂时忘却了心中的忧伤,同时也触发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