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真给事出守常山
安得长材护北州,蹔烦儒将拥轻裘。
声名不啻一敌国,功业何须万里侯。
设馆高牙延永昼,猎场飞骑入清秋。
天枢严近恩荣重,归梦应思帝所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何能够长久保护北方边境,暂时请儒将们披上战袍出征。
他们名声之大相当于一个敌国,功业之伟又何须万里封侯。
在高大的牙旗之下设立学堂,度过漫长的白天;在猎场上骑着飞马,迎来清凉的秋天。
天枢星旁荣耀与恩典交织,遥不可及的梦啊,应该会怀念皇帝的巡游之地。
去完善
释义
1. 安得:表示期望得到,相当于“怎么能”或“哪里能”。
2. 长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3. 北州:北方的州郡。
4. 蹔烦:暂时麻烦。
5. 儒将:有学问的将领。
6. 轻裘:轻便的皮衣。
7. 不啻:等同于,相当于。
8. 敌国:实力相当的国家。
9. 功业:建功立业。
10. 万里侯:古代封侯的爵位,形容功勋卓著。
11. 设馆:建立学堂。
12. 高牙:古代军旗上的装饰,代指军营。
13. 永昼:漫长的白天,形容时间充裕。
14. 猎场:狩猎的场所。
15. 飞骑:快速奔跑的马匹。
16. 清秋:秋天的清爽景象。
17. 天枢:北极星,比喻皇帝。
18. 恩荣:皇帝的恩典和荣耀。
19. 归梦:回家的愿望。
20. 帝所:皇帝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蔡襄写给他的朋友兼下属子真的赠别诗。子真即将离开京城去北方的常山担任地方官。整首诗充满了鼓励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子真前程的关心。
首联中,“安得长材护北州”表达了诗人对子真才能的高度认可,认为他有能力保护北方的疆土。“蹔烦儒将拥轻裘”则暗示了子真即将远离京城的繁华,前往艰苦的地方任职。
颔联中,“声名不啻一敌国”是说子真的声望已经很高,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功业何须万里侯”则表达了诗人对子真的期许,希望他在地方上建功立业,不需要追求封侯的虚名。
颈联描绘了子真在地方上设立学堂、狩猎练兵的场景,展示了他勤于政务、关心百姓的形象。尾联则通过“天枢严近恩荣重”表达了对子真能够回到朝廷的期望,以及他对子真人品的信任和欣赏。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子真的赞美和鼓励,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子真的人物形象和地方治理的特色,使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子真给事出守常山》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蔡襄(988年-1056年)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当时蔡襄已经步入晚年,担任端明殿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等重要职务。
在这个时期,蔡襄在政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关心民生疾苦,主张改革弊端,为国家治理和百姓福祉付出了大量心血。然而,官场险恶,蔡襄也遭受了一些打击和排挤。在这种情况下,他与同在朝廷为官的子真给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北宋中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文化教育也逐渐兴起。但与此同时,官僚腐败、士风败坏等问题日益严重。蔡襄等正直官员力图革除时弊,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蔡襄送别子真给事赴任常山郡守,表达了他们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朋友情谊的珍视。
在这首诗中,蔡襄借送别之际,抒发了对子真给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他赴任地方的关切之情。他以委婉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在新任上能够发挥才能、为民造福的热切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在官场上辛勤耕耘、为国家尽忠的心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