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离骚经

标题包含
读离骚经
莫怪灵均恋楚滨,可能臣子外君亲。 精心独去珠无颣,飞语潜来箭有神。 宋玉招魂推意远,扬雄流涕掩书频。 江边自是修门路,嗟苦先生陨此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襄(998年-1067年),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茶学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蔡襄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不要责怪屈原留恋楚国,也许是因为除了君主之外,忠诚于国家的臣民也是我们的亲人。屈原一心一意地为国家付出,却被诽谤中伤,这就像无形的利剑射向他的心。宋玉在《招魂》中表达了深远的忧虑,扬雄则在《法言》中多次悲痛欲绝。虽然屈原选择投身江水,但他仍然是修门路的楷模,我们应为他怀才不遇、含恨而终而悲伤。
去完善
释义
1. 莫怪灵均恋楚滨:"灵均"指屈原,字原,又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这里作者以屈原自比,暗示自己像屈原一样忠诚于君王。"楚滨"指的是楚国边界之地。 2. 可能臣子外君亲:这句是反义表达,强调在臣子心目中,君王是最重要的亲人。 3. 精心独去珠无颣:"颣"是指瑕疵,这句诗意味着自己的忠心如同完美无瑕的珍珠。 4. 飞语潜来箭有神:"飞语"指谣言,这句诗表示有人背后造谣中伤。 5. 宋玉招魂推意远:"宋玉"战国时楚国辞赋家,他的《招魂》为招唤屈原之魂而作。这句是赞扬宋玉的作品情深意长。 6. 扬雄流涕掩书频:"扬雄"西汉著名学者,这句话是说扬雄在阅读《离骚》等作品时经常泪流满面。 7. 江边自是修门路:"修门"即荆门,位于楚国都城郢城之外。这句诗意味著作者选择在江边隐居,等待君王召唤。 8. 嗟苦先生陨此身:"先生"指的是屈原。这句是说感叹屈原因遭遇诽谤谗言而自杀的结局。
去完善
赏析
《读离骚经》这首诗通过蔡襄的视角表达了对屈原的热爱和敬仰之情。诗中赞美了屈原作为臣子的忠诚以及对楚国深深的眷恋,同时表达了对其遭受诽谤而抑郁成疾的同情。在情感上,诗人对屈原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通过对“精心独去”、“飞语潜来”等诗句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屈原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此外,诗人还通过“宋玉招魂”、“扬雄流涕”等典故表达了对屈原命运的感叹和对其精神的敬意。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对《离骚》的分析解读,深刻地揭示了屈原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展现了诗人对古人深沉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离骚经》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蔡襄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80年至1067年之间,即蔡襄生活在宋朝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学艺术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蔡襄作为宋代的名臣,他在政治生涯中曾历任三朝,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他的生平事迹丰富,不仅关心民生,还积极参与国家治理。然而在他的晚年,却因政坛斗争而遭到贬谪。这种人生际遇,使他更加关注历史和文学,尤其是屈原的《离骚》。 在《读离骚经》中,蔡襄通过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深入剖析,表达了对自己身处困境的理解和对正义的追求。同时,他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以及士人阶层在面对政治压力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与执着。这首诗既体现了蔡襄个人的心路历程,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