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赠武翊黄
曾将心劒作戈矛,一战名场造化愁。
花锦文章开四面,天人科第上三头。
鸳鸿待侣飞清禁,山水缘情住外州。
时伴庾公看海月,好吟诗断望潮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把我的心剑当作战斗武器,在竞技场上造成化身的困扰。如同锦绣般的散文诗篇盛开在四方,如同天上的才子一样位列三甲。我们就像等待伴侣的鸳鸯和鸿雁,他们飞向了清静的禁地,而我们的山水之情则停留在外州的领地。时常陪伴着庾公一起看海上的明月,在吟咏诗句的时候,结束了对望潮楼的期盼。
去完善
释义
1. 曾将心剣作戈矛:此句意为曾经以“心剑”为武器投入战斗。心剑指的并不是真正的剑,而是比喻才华横溢。戈矛是古代战争中的主要兵器,这里用来表示斗争、较量。
2. 一战名场造化愁:形容在功名场中经过一次战斗就取得了成功。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通常指天地、命运。
3. 花锦文章开四面:锦绣文章,形容优美的诗文。四面,泛指各处、各地。
4. 天人科第上三头:天人,天上的神仙,这里指的是皇帝;科第,科举考试的等级。三头,古人将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头”。
5. 鸳鸿待侣飞清禁:鸳鸿,指成双成对的鸿雁,比喻夫妻或恩爱伴侣。清禁,皇宫,此处指朝廷。
6. 山水缘情住外州:山水缘情,源于自然的情感。外州,相对中央政权所在地而言的地方。
7. 时伴庾公看海月:庾公,指南朝梁代文人庾信。海月,即海景、海边风光。
8. 好吟诗断望潮楼:望潮楼,建于钱塘江边的观景楼,用以观赏潮水。断,这里是抒发、抒怀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钱塘江为背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武翊黄的深厚友谊。首联表达了两人共同追求功名的信念和勇气;颔联则颂扬了武翊黄才学出众,取得辉煌成就;颈联描绘了他们在外地的山水生活,充满乐趣;尾联则是两位友人在一起赏海景、吟诗的欢快场景。整首诗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钱塘赠武翊黄》是唐朝诗人章孝标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代中期,大约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走向衰弱,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然而,诗歌文化却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鼎盛,形成了以杜甫、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
章孝标作为一位文人,他的生活也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落第,仕途不顺,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他的一生都在努力寻求一个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然而却始终未能如愿。
这首诗是章孝标在杭州钱塘江畔送别好友武翊黄时所作。当时,武翊黄即将离开杭州,前往京城长安谋求发展。章孝标在诗中表达了对武翊黄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命运多舛的感慨。他用钱塘江的美景来衬托两人友谊的珍贵,以及对未来前途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