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东林寺寄江州李员外

标题包含
题东林寺寄江州李员外
山势棱层入杳冥,寺形高下趂山行。 象牙床坐莲花佛,玛瑙函盛贝叶经。 日映砌阴移宝阁,风吹天乐动金铃。 门前更有清江水,便是浔阳太守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势曲折层层叠,寺庙高低随山势。 象牙床上端坐莲花佛像,玛瑙匣里珍藏贝叶经书。 阳光照在石阶上树影移动,风吹过天空传来悠扬的铃声。 门前还有清澈的江水,那就是浔阳太守的府邸所在。
去完善
释义
1. 东林寺:位于庐山之下,是佛教净土宗的起源地。 2. 江州:古州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3. 李员外:即李渤,唐代江州刺史。他因反对宦官而被贬为江州刺史。 4. 山势棱层:指山峰陡峭险峻。 5. 杳冥:形容幽深遥远的地方。 6. 寺形高下:指寺庙建筑随山势高低起伏而建。 7. 象牙床:用象牙制作的床铺,此处代指高僧修行的地方。 8. 莲花佛:即阿弥陀佛,又称莲花藏世界佛,象征清净无染。 9. 玛瑙函:用玛瑙制成的盒子。 10. 贝叶经:印度贝多罗树叶制成的佛经,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11. 日映砌阴:阳光照射在墙壁上形成的阴影。 12. 宝阁:指东林寺中的舍利塔。 13. 天乐:指天上传来的音乐声。 14. 金铃:金属制成的铃铛。 15. 清水江:这里指长江,古代江州一带的江河水域。 16. 浔阳:古县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17. 太守厅:古代地方官员的办公地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东林寺的美景与宏伟壮观的建筑,通过对寺庙周围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文学造诣和独特审美观。首联以“山势棱层入杳冥”描绘了东林寺地势险要、深藏幽静的氛围;颔联则突出了寺院建筑的高大宏伟,凸显了佛家的庄严神圣;颈联则以日映砌阴、风吹天乐的形象描写了东林寺的雄伟壮丽,为整首诗营造了空灵飘渺的境界。尾联“门前更有清江水,便是浔阳太守厅”则为全诗增色不少,呈现出一副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这首诗无论从题材、意境还是语言运用方面都堪称一首佳作,充分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题东林寺寄江州李员外》,出自唐代诗人章孝标之手。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这一时期是唐朝中期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章孝标,字道正,安徽庐江人。他自幼聪慧过人,才华横溢,工于诗文,早年因家贫而流寓江湖。在漂泊的生活中,他游历了名山大川,广泛结交文人士子。元和年间,章孝标来到江西九江,游览了著名的庐山和东林寺,写下了这首寄给江州李员外的诗篇。 此时的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朝廷内部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边疆战事频繁,国势渐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以寄情山水的态度,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