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匡山道者
尝闻一粒功,足以反衰容。
方寸如不达,此生安可逢。
寄书时态尽,忆语道情浓。
争得携巾履,同归鸟外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说吃了灵芝草,容颜可以返老还童。
若不是道法能通天,哪得此生遇见仙。
书信往来表心意,语音倾诉诉衷肠。
期待携手攀仙山,同游人间仙境中。
去完善
释义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章孝标写给一位在匡山修行的道士的。下面是每句的注释:
1. 尝闻一粒功,足以反衰容:这句是说,据说吃一颗丹药就可以让人恢复青春容颜。一粒功,指的是丹药的功效;反衰容,即让人返老还童。
2. 方寸如不达,此生安可逢: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人的心性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那么这一生也无法遇见修道的人。方寸,代指人的心性或道德标准;安可逢,意为怎么能遇见。
3. 寄书时态尽,忆语道情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和这位道士之间的深厚感情,即使无法亲自见面,书信往来也能感受到彼此的情谊。寄书,写信给对方;时态尽,意味着岁月的流逝;忆语,回忆过去的谈话;道情浓,形容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4. 争得携巾履,同归鸟外峰:诗人表示希望能有机会与这位道士一起修炼成仙,共同追求超脱尘世的生活。争得,表反问,相当于“怎能不”;携巾履,意为自己准备好衣物,与对方一同去修行;同归鸟外峰,比喻两人一起离开凡尘,去往仙境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赠匡山道者》诗,表达了作者章孝标对道家养生之道的赞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以“一粒功”为切入点,比喻道家修炼的成效,强调了养生之道的重要性。接下来,诗人用“方寸如不达,此生安可逢”来形容心灵修养的必要性,告诫人们只有心灵修养与身体锻炼相辅相成,才能达到理想的人生状态。
诗人通过“寄书时态尽,忆语道情浓”表达了对道家修行的赞美,同时传达出作者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后两句“争得携巾履,同归鸟外峰”则表达了作者希望和友人共同归隐山林的愿望,反映出作者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年),是晚唐时期。此时的唐朝已经步入衰落期,内外矛盾日益加深。章孝标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他是钱塘人,年轻时曾有志于科举,但命运不济,始终未能登第。他曾游历过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漂泊不定,生活艰辛。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章孝标在匡山结识了道者。这位道者可能是一位隐居于山间的修行者,也可能是他的朋友或亲人。他们之间的交往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章孝标在诗中对道者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和赞美之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年)。
在这首诗中,章孝标以“一叶落”为引子,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他借“鹤飞千载后”这一意象,传达了时光荏苒、世事沧桑的观念。这种观念与他所处时代的普遍心态相吻合,反映了人们对于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