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碧山寺塔

标题包含
题碧山寺塔
六时佛火明珠缀,午后茶烟出翠微。 萦砌乳泉梳石发,滴松银露洗墙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悠闲生活的古诗。诗中描述了早上六点时的佛塔灯火像明珠一样点缀在四周,午后的茶香从绿树丛中飘散出来。泉水沿台阶流淌,仿佛梳理着石头上的青苔;松树上的露水滴落在墙壁上,就像洗净了墙上的衣物。这首诗展现了宁静、美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画面。
去完善
释义
1. 六时:这里指一天中的六个时辰,即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佛教将一天分为这六个时段,每个时段两小时的小时。这里是借指全天。 2. 碧山寺塔:位于中国安徽省黟县宏村的古建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 3. 珠缀:比喻装饰物,这里指寺庙的灯火。 4. 午后茶烟:形容午后的茶叶烟气。 5. 翠微:形容青翠的山色。 6. 萦砌:沿着台阶流动的水。 7. 乳泉:从石缝中流出的泉水。 8. 梳石发:形容泉水轻轻冲洗石头的感觉。 9. 滴松银露:形容松树上的露水落下。 10. 墙衣:墙壁表面覆盖的材料。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六时佛火明珠缀,午后茶烟出翠微”,以“六时佛火”和“午后茶烟”两个画面形成对比,表达出作者在寺塔内观察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对信仰的敬畏,一个是日常生活的宁静。 “明珠缀”形象地描绘了佛火的闪耀,寓意佛法的光辉普照万物;而“茶烟出翠微”则表现了诗人在午后品茶时的悠闲心境。 颔联“萦砌乳泉梳石发,滴松银露洗墙衣”,通过描绘乳泉“梳石发”、松露“洗墙衣”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生命的关爱。诗人将流动的泉水比作梳理头发,生动地展现出大自然的生命力;同时,用“滴松银露洗墙衣”来形容松树上的露水洗涤墙壁的画面,突出了自然环境的美好与和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碧山寺塔》是唐朝诗人章孝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碧山寺塔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感慨之情。诗中的“百尺莲华旧有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寺塔的高耸壮观,以及寺庙昔日的繁荣景象。 关于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首先,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寺庙、塔楼等佛教建筑相继建立,成为人们信仰和游览的胜地。 其次,从作者章孝标的人生际遇来看,他在当时应该是一位文人墨客,对于佛教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可能曾在碧山寺塔附近游玩,被其壮丽的景色所吸引,从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这个时期,佛教成为了主流宗教之一,对于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在诗中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和历史底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