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览杨校书文卷

标题包含
览杨校书文卷
跪伸霜素剖琅玕,身堕瑶池魄暗寒。 红锦晚开云母殿,白珠秋写水精盘。 情高鹤立昆仑峭,思壮鲸跳渤澥宽。 谁有轩辕古铜片,为持相并照妖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直译: 跪着伸展在寒冷的霜雪之中,剖开的琅玕似乎带着一丝寒意。灵魂仿佛坠入瑶池深处,感受着四周的寒冷与黑暗。 傍晚时分,红色锦缎装点着的云母殿渐渐显现,秋天的白珍珠在水精盘上熠熠生辉。 情感犹如鹤立于昆仑山的险峻之处,思量则如鲸鱼在渤海中跳跃翻滚般宽广。 谁能拥有那古老的轩辕铜片呢?用它照亮一切,让我们看清这世界的真相。
去完善
释义
1. "览":通"揽",本指采摘,这里借指阅读。 2. "杨校书":指杨炯,唐初著名文学家、学者,历任弘文馆学士等职。 3. "霜素":指洁白的纸张,象征杨炯的文章如霜般纯净无暇。 4. "琅玕":玉石的一种,用来形容文章之美。 5. "身堕瑶池魄暗寒":这句话通过描绘身处瑶池这样的仙境中,表达出对杨炯才华的赞美。"魄暗寒"是感受到的寒冷之意。 6. "红锦":红色丝织品,这里指晚霞。 7. "云母殿":用云母装饰的宫殿,这里代指朝廷。 8. "白珠":白色的珍珠,这里用来形容杨炯的文字如珍珠般光彩照人。 9. "水精盘":用水晶制成的盘子,这里代指书籍。 10. "情高鹤立昆仑峭":比喻杨炯的情感高尚,犹如鹤立鸡群一般出众。"昆仑峭"指昆仑山的高峻。 11. "思壮鲸跳渤澥宽":比喻杨炯的思想丰富,如同鲸鱼在广阔的海域跳跃一样。"渤澥宽"泛指海洋宽广。 12. "轩辕古铜片":指古代文献,这里借指儒家经典。 13. "为持相并照妖看":借用轩辕古铜片的威力来照妖,隐含的意思是,只有通过对比儒家经典,才能看清杨炯作品的真正价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章孝标在欣赏杨校书的文学作品时的感受。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杨校书文采的赞美和对文学艺术的敬畏之情。 首联中的“跪伸霜素剖琅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杨校书作品的敬仰之心,仿佛是在小心翼翼地切开美玉般的文章。“身堕瑶池魄暗寒”则意味着诗人被深深吸引,沉浸其中,仿佛身处仙境一般。 颔联中的“红锦晚开云母殿,白珠秋写水精盘”进一步描绘了杨校书文章的华美和精湛技艺,犹如傍晚时分霞光映照下的云母殿,又似秋日晴空下闪耀的水精盘。 颈联中的“情高鹤立昆仑峭,思壮鲸跳渤澥宽”强调了杨校书文章的高尚情操和宏大构思,如同仙鹤屹立于峻峭的昆仑山巅,又似巨鲸跃出水面,气势磅礴。 尾联中的“谁有轩辕古铜片,为持相并照妖看”则以轩辕古铜片的传说,暗示杨校书的才华横溢,犹如照妖镜一般能洞察一切虚伪与丑陋。诗人借此表达出对杨校书文学成就的高度赞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览杨校书文卷》是唐代诗人章孝标所作。此诗创作于公元857年左右,此时唐朝已经进入了后期,朝政逐渐腐败,民生疾苦日益严重。章孝标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现实的诗人,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来反映这个时期的社会现象。 在这首诗中,章孝标以杨校书(即杨敬之)的文章为引子,描绘出一幅博学多才、志存高远的知识分子形象。同时,通过对比杨校书的才华横溢和仕途坎坷,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与不公。 在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时期,章孝标本人也因学识渊博而著称,但却未能在官场上取得显赫地位。这种人生际遇使他更加关注底层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这也是他创作这首诗的主要动力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