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武侯庙
木牛零落阵图残,山姥烧钱古栢寒。
七纵七擒何处在,茅花枥叶盖神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木质黄牛分散在战场上,破败的军阵图已不成样子;山间的母狼焚烧纸钱,古老的柏树因此显得寒冷。哪还能找到七次放任敌军逃跑又七次捕捉的战场?只有茅草和树叶子覆盖的神坛,默默诉说着那段历史。
去完善
释义
1. 木牛:指诸葛亮制造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
2. 零落:凋谢,指木牛失去使用价值。
3. 阵图:战争时部署兵力的图形或布置,这里指诸葛亮的军事策略。
4. 残:指战争遗迹的破败。
5. 山姥:山中的老妇人,这里指祭拜诸葛亮的老百姓。
6. 烧钱:焚烧纸钱,民间祭祀的一种方式。
7. 古栢:古老的柏树,这里代表历史的痕迹。
8. 七纵七擒:指诸葛亮擒拿孟获的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智谋。
9. 何处在:在何处,表示这些事迹已无处可寻。
10. 茅花:茅草的花,象征淡泊名利。
11. 枥叶:枥树的叶子,代表忠诚之心。
12. 盖神坛:覆盖在祭坛之上,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诸葛武侯庙》这首诗描绘了诸葛亮陵墓的苍凉景象和作者对历史的感慨。首句“木牛零落阵图残”,通过对木牛流马(诸葛亮的运输工具)和破败不堪的阵图的描绘,展现出诸葛亮昔日英勇的战斗场景已经远去,只留下残破的痕迹。次句“山姥烧钱古栢寒”则传达了作者在凭吊时看到的情景:深山中的老妇人正在为亡灵烧纸钱,柏树依然屹立在那里,然而寒冷的气氛却弥漫四周。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场景展示出岁月的流逝和战争的残酷。接下来的两句“七纵七擒何处在,茅花枥叶盖神坛”,是作者在探寻历史痕迹时的感叹。诸葛亮曾七次生擒孟获的事迹如今已无处可寻,只有茅草花和枥树叶掩盖的神坛诉说着往日的辉煌。整首诗以古朴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先贤的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诸葛武侯庙》是唐代诗人章孝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纪念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时期,大约在公元7世纪至8世纪之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章孝标生活在一个充满战争和动荡的时代。当时的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755-763年)后的一段时间,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边疆战事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章孝标对诸葛亮这位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他希望通过歌颂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来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团结而奋斗。
在这首诗中,章孝标通过对诸葛亮庙的描绘,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他赞美诸葛亮的高尚品质和政治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对他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遗憾。这首诗反映了章孝标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志士的爱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