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至竹洲
湖光拍天浮竹洲,隠然一面城之幽。
中有高士披素裘,我欲从之恐淹留。
探囊百金办扁舟,又烦我友著意修。
微风一动生波头,飞棹来往倦则休。
兀兀坐曹如系囚,吏余只有万斛愁。
一生安坐无几求,今日栖迟如置邮。
脱帽露顶固狂流,俯首折腰亦可羞。
誓将入海登之罘,弃置人闲绕指柔。
苍然暮色下羊牛,出处语默两悠悠。
九原可起柳柳州,燕坐相与未始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湖面水光映照天空,轻拂过水上的竹洲,一片静谧仿佛隐匿了一座城市的幽深。竹洲中间,有位高人披着洁白的袍子,我想要跟随他却又担心自己的执着会成为他的负担。
为了追寻这位高人,我拿出百金为他准备了一叶扁舟,同时我的好友也在努力地帮助我。当微风吹起波浪,我们乘着快艇来回,累了就停下来休息。我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仿佛像被束缚的囚犯,内心的忧虑如同万斛酒酿一样无法消除。
我这一生并没有太多的欲望,但如今却像被困在狭小的地方,动弹不得。有时候摘下帽子露出头顶固然显得狂妄,而低头弯腰也可以被视为可耻。但我发誓一定要离开这个地方,就像扔掉那些柔软的手环一样坚决。
傍晚时分,苍茫的暮色下,牛羊归圈,无论是隐居还是出世,所有的言语和沉默都充满了无奈和悠远。愿那位逝去的贤者柳宗元能够死而复生,与我一起静坐交流,实现未曾实现的梦想。
去完善
释义
【竹洲】地名,泛指江边的竹林之地。
【湖光拍天】形容湖面广阔,水波与天空相接。
【隠然一面城之幽】描绘竹林中有一座幽静的古城。
【高士披素裘】形容隐居高士身着朴素而高雅的衣物。
【扁舟】小船,这里指前往竹洲的小船。
【修】修理,这里指为我准备船只的朋友花费心力。
【波头】波浪翻滚的地方,描述湖面风起浪涌的景象。
【飞棹】快速行驶的小船,这里指在湖面上穿梭的船只。
【兀兀】专心致志的样子。
【坐曹】在官府办公。
【系囚】被拘禁的人,这里形容自己身陷困境。
【万斛愁】形容极多的烦恼和忧虑。
【栖迟】比喻奔波劳累的生活状态。
【置邮】古代邮政系统中的驿站,这里指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琐事。
【脱帽露顶固狂流】表示不掩饰自己的真性情。
【俯首折腰】形容对权贵的逢迎奉承。
【入海登之罘】“之罘”是一个山名,传说是大禹治水时曾经到达过的地方,这里代指远方的仙境。
【脱置人闲绕指柔】形容脱离世俗纷扰,追求自由无拘的生活。
【苍然暮色下羊牛】夕阳西下,牧童赶着牛羊回家的场景。
【出处语默】指人生的进退取舍,无论是积极行事还是沉默不语。
【九原可起柳柳州】柳柳州即柳宗元,这里是借用柳宗元的典故表达自己在困境中依然坚定信仰,期盼有朝一日能再次展现才华。
去完善
赏析
《泛舟至竹洲》是一首描绘作者超脱世俗纷扰,追求自由心灵的诗。诗人以湖光、竹洲为背景,表达了他对隐居高士的向往。全诗结构紧凑,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泛舟至竹洲》这首古诗创作于南宋末年,是著名文人吕祖俭的佳作。在那个时候,整个中国大地正处于历史的动荡时期,中原地区的战乱不断,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吕祖俭却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将目光投向自然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
吕祖俭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在人生的旅程中历经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坚韧的意志。在《泛舟至竹洲》这首诗中,吕祖俭通过描绘竹洲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吕祖俭还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使整首诗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吕祖俭在面对时代风云变幻时所展现出的沉稳、坚韧的品质,以及他对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