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朱晦翁山中丹砂

标题包含
寄朱晦翁山中丹砂
丹砂九转世莫传,羽衣婀娜飞朝天。 凄然风露洗尘世,星斗一天随转旋。 空余丹鼎在岩际,夜夜虹光腾霁烟。 天遗紫阳弭绛节,点石成玉公须专。 朝来金锁开洞府,丹火已灰当复然。 离龙坎虎玄又玄,不须人间询谪仙。 黄熊跑号青兕舞,争欲舐鼎严笞鞭。 岩头风高卷衣袂,嘶断玉龙云满川。 怡然上池漱琼液,鼓枻下濯丹溪泉。 云间双鹤傥未下,招隠为我歌长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红色的朱砂有九世的轮回传说,如仙子般的羽翼飞翔于天空。 经历了凄风冷雨洗刷红尘世界,星光璀璨如同随着天体的旋转。 只有那古老的丹炉还立在岩石边,每夜都伴随着虹光的烟雾。 天神赐予了紫色的阳光驱散黑暗,神仙们专注于点化万物。 拂晓时分,金锁开启洞府,丹火燃烧正如当初。 阴阳交合,神秘莫测,不需向人间仙人请教。 有黄熊奔跑,青兕起舞,争相舔食炼丹的炉火。 狂风卷起岩石间的衣襟,响声如玉龙咆哮,云雾遍布山川。 自由自在地喝着天上的琼浆,划船欣赏着红色的溪水。 倘若云间的双鹤还未降临,就请它们呼唤我唱出长诗。
去完善
释义
寄朱晦翁山中丹砂注释: 1. 朱晦翁:指宋朝理学家朱熹,因世居建州考亭,故别号考亭学者,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其以“中庸”为哲学宗旨,提出了"仁"与"礼"的道德规范; 2. 丹砂九转世莫传:此句中的丹砂是指朱砂矿石,古人认为它是提炼朱砂、丹药的主要原料。相传它的来历十分神秘,这里作者提到“丹砂九转”是道家炼丹的一种技艺,这种技艺的秘诀没有流传下来; 3. 羽衣婀娜飞朝天:描述道士们身穿轻盈飘逸的道袍,修炼成仙的过程; 4. 凄然风露洗尘世:表达出修道者在艰苦环境下修行的心境,使得世俗杂念被洗涤掉; 5. 星斗一天随转旋:形容宇宙星辰在天空中不断运转的景象; 6. 空余丹鼎在岩际:表示虽然丹砂炼制的技巧失传,但留有炼丹炉这类物品在险峻的山岩边; 7. 夜夜虹光腾霁烟:描述夜晚时分,彩虹般的烟火从山顶涌出,好像神仙降临人间的奇景; 8. 天遗紫阳弭绛节:紫阳是朱熹的号,绛节是道教符篆的象征,意味着上天将朱熹派往人间传播道理; 9. 点石成玉公须专:意指炼丹需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10. 金锁开洞府:意思是通向仙境的门被打开,这是道教修炼到一定阶段的境界体现; 11. 离龙坎虎玄又玄:离龙和坎虎是风水学中的两个概念,此处借代五行八卦的思想; 12. 黄熊跑号青兕舞:黄熊、青兕都是传说生物,这里用来描述神兽争夺宝鼎的情景; 13. 岩头风高卷衣袂:形容山间的强风吹动着修道的道士们的道袍; 14. 嘶断玉龙云满川:玉龙,即白色的瀑布,这句描绘了水流撞击岩石,水雾飘散的场景; 15. 怡然上池漱琼液:用天上甘美的瑶池仙液漱口,以此比喻过上仙人般的生活; 16. 鼓枻下濯丹溪泉:意指划桨沿着充满灵气的溪流前行; 17. 云间双鹤傥未下:白鹤在云端徘徊,表达出修道的诗人渴望与仙人交流的心情; 18. 招隠为我歌长篇:诗人希望听到山中隐士为他唱出关于寻找理想境界的长篇诗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袁枢寄给朱晦翁(即朱熹)的一首诗,描述了山中炼丹的过程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浓厚的道家气息。 首联“丹砂九转世莫传,羽衣婀娜飞朝天”描绘了炼丹的神秘过程,传达了丹药的神效和仙人飞升的幻想。颔联“凄然风露洗尘世,星斗一天随转旋”则进一步渲染了仙界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颈联“空余丹鼎在岩际,夜夜虹光腾霁烟”借助于丹鼎、虹光等形象,表现了仙人的神秘感和诗人的好奇心理。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以“天遗紫阳弭绛节,点石成玉公须专”歌颂朱熹的学识和人品,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他能够掌握炼丹秘诀的信心。然后,“朝来金锁开洞府,丹火已灰当复然”则预示了炼丹成功的可能性。“离龙坎虎玄又玄,不须人间询谪仙”则是对炼丹过程的想象,强调了炼丹的神秘性和复杂性。 之后,“黄熊跑号青兕舞,争欲舐鼎严笞鞭”生动地描绘了野兽争夺丹鼎的场面,暗示了丹药的宝贵和神奇功效。最后,“岩头风高卷衣袂,嘶断玉龙云满川。怡然上池漱琼液,鼓枻下濯丹溪泉。云间双鹤傥未下,招隠为我歌长篇。”则通过描绘仙境的美景,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朱晦翁山中丹砂》是南宋诗人袁枢所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25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袁枢作为一位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他看到了南宋朝廷的腐败和军事上的劣势,渴望国家能够重新崛起。 在诗歌创作期间,袁枢的生活并不平静。他在官场沉浮多年,多次受到排挤和陷害。这使得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寄朱晦翁山中丹砂》,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国家的热爱。 与此同时,南宋末年的时代背景也是极为复杂和动荡的。当时的南宋正处于金、蒙两国的夹击之下,国家形势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国家的现状,寻求变革和发展。袁枢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诗歌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