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天与秋光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何熬得过这漫长的黑夜?明月映照着空荡荡的床榻。耳边传来阵阵捣衣声、细微的虫鸣声以及悠长的滴漏声,更添几分孤寂。

去完善
释义
砧声:捣衣声;蛩声:蟋蟀叫声;漏声:古代计时器滴水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此词以时间为序,从白天到夜晚,层层递进地描绘出一个女子在秋日里的忧郁心境。开篇通过“天与秋光”点明季节特征,同时奠定全篇感伤基调。“探金英知近重阳”,不仅暗示时间推移,还巧妙融入传统文化元素——重阳赏菊习俗。随后,“薄衣初试”至“一番凉”,通过对服饰变化及气候变化的描写,进一步强化秋意渐浓之感。
下阕转入室内场景,着重刻画人物心理活动。“黄昏院落”一句营造出一种幽静且略带阴森的氛围,“恓恓惶惶”生动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恐惧与无助。“酒醒时往事愁肠”则直接揭示其精神状态,将情感推向高潮。最后三句借助听觉形象(砧声、蛩声、漏声)收束全文,余音袅袅,耐人寻味。整首词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李清照作为婉约派代表作家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北宋末年,正值李清照人生的转折时期。此时金兵南下,中原动荡,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被迫离开故乡,辗转漂泊。重阳将近,秋意渐浓,在这萧瑟的季节里,词人独坐庭院,触景生情。面对凋零的菊花、清冷的月光,她不禁想起往昔与丈夫共度的美好时光,而今却形单影只,倍感凄凉。这种深沉的离愁别绪,化作笔下哀婉动人的词句,抒发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慨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