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谅自行朝归以进士题名示予怆然有感
先朝赐第白玉京,五世不出长安城。
每闻三岁射策罢,诸生盛服趋天庭。
禁门漏尽开九重,阙角髣髴晨光红。
衣冠是日集殿下,金支翠旗色相射。
空雷隠隠车转毂,鸣梢一声禁籞肃。
须臾云开飞六龙,皇帝亲御蓬莱宫。
宫槐满庭白日长,侍臣玉立分两厢。
众星煌煌拱北极,龙颜负扆天中央。
羽林虎贲拥仗立,霜交陛戟摩秋光。
天风徐来雉扇举,遥识重瞳似文祖。
胪传初罢日当午,起拜君恩谢明主。
日斜天门随仗出,车马联翩动阡陌。
金钱赐宴上林苑,千花万草生颜色。
少年得意凌青云,路人叹息家人迎。
昔为儿童亲见此,当时仰望如天人。
岂知生世逢艰难,流离忧患尤可怜。
乘舆巡狩在江表,亮阴三年犹不言。
诏令蜀都别选士,西游弹铗秋风前。
决科偶中太常第,意气岂复如当年。
临安太守今为谁,玉字能刻玻璃碑。
曲江题名岂料见,摩挲墨本心伤悲。
楚山联绵越山远,梦魂不到明光殿。
一官留滞未得归,北阙何时眼中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昔日朝廷恩赐的白玉京城府第,家族五代未曾离开长安。
每当听到三岁射策结束的消息,学子们盛装出席奔赴朝堂。
宫门按时开启,阳光洒在红色的宫殿上。
那一天,衣冠之士齐聚殿下,五彩缤纷的旗帜辉映着金光。
风声鹤唳之中,车辆启动,禁苑瞬间变得肃穆。
一会儿云雾散开,六龙腾空而起,皇帝亲自驾临蓬莱宫。
阳光照在庭院中的槐树上,侍臣们恭敬地站立两侧。
星星闪烁在夜空中,皇上的容颜如同北斗之星闪耀中央。
禁军列队站在一旁,守卫着皇宫。
微风拂过,雉扇轻轻摇动,我远远地看到了皇上。
太阳正午时,宣读录取结果完毕,众人起身感谢皇上的恩典。
日落时分,大家随着仪仗队伍走出宫门,马车行走在田间小路上。
赏赐的金币在皇家园林里举办宴会,繁花盛开,芳草丛生。
少年们春风得意马蹄疾,路人感叹,家人迎接。
回想往昔孩童时期就曾见过这样的场景,那时的自己仰望他们如同天人一般。
谁知人生多变故,颠沛流离,困苦忧虑。
皇上巡视江南,居丧三年仍未发表言论。
他命令在成都选拔人才,我在秋风中开始西行。
偶然考中太常院第一名,如今意气风发不再像当年。
现在的临安太守是谁呢?他的名字被刻在了琉璃碑上。
曲江水边的提名没想到还能看见,抚摸着墨迹内心充满了悲伤。
遥远的楚国山丘连绵不断,梦想却无法抵达明光殿。
如今仕途受阻无法回家,何时才能再次见到北方的皇宫?
去完善
释义
1. 白玉京:指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此处用以赞美其繁华富丽。
2. 五世不出长安城:长安,古都名,曾作为多个朝代的都城。这里是说王才谅家五代都在京城做官,地位显赫。
3. 三岁:即三年,古代科举考试制度,规定士人每三年参加一次考试。
4. 射策:指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答题方式。
5. 禁门:皇宫之门。
6. 九重:这里借指皇宫。
7. 阙角:宫殿前的两侧楼观。
8. 髣髴:隐约。
9. 金支翠旗:形容皇家仪仗的华美。
10. 空雷:古代帝王出行时用作开道信号的炮竹声。
11. 车转毂:指车马环绕皇宫的情形。
12. 鸣梢:指皇宫侍卫执鞭巡视。
13. 六龙:代指皇帝的龙辇。
14. 皇帝亲御蓬莱宫:蓬莱宫,又称乾清宫,宋朝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15. 宫槐满庭:描述宫廷的景象。
16. 玉立:形容大臣们站立的姿势。
17. 北极:这里比喻皇帝。
18. 龙颜负扆:指皇帝端坐于宫中的情形。
19. 羽林虎贲:皇帝的护卫部队。
20. 霜交陛戟:形容皇宫阶前仪仗兵器的威武。
21. 天风徐来:描述皇宫内自然景色的优美。
22. 雉扇:古代宫廷仪仗中一种用雉尾制成的扇子。
23. 重瞳:指皇帝的眼睛。
24. 文祖:周文王,这里用来赞美皇帝的圣明。
25. 胪传:科举考试的唱名环节。
26. 日当午:指中午时分。
27. 起拜:表示对皇帝的感激之情。
28. 天门:皇宫之门。
29. 车马联翩:形容官员出行的盛况。
30. 金钱赐宴:指皇帝设宴款待新科进士。
31. 上林苑:汉代皇家园林,这里泛指皇家园林。
32. 凌云:形容进士们的喜悦心情。
33. 乘舆巡狩在江表:指皇帝南巡江南地区。
34. 亮阴三年:指皇帝居丧三年的规定。
35. 楚山联绵越山远:描绘作者所居住地区的地形特点。
36. 梦魂不到明光殿:表达对皇宫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王才谅自行朝归以进士题名示予怆然有感》,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王朝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景和心境,以及对昔日荣耀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不满,抒发自己身世浮沉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家族五代人在京城的生活。他们生活安逸,每当科举考试结束,年轻的考生们都会身着盛装前往皇宫,显示出对功名的热切追求。
接着,诗人详细描绘了科举考试当天的情景。考生们聚集在宫殿之下,衣冠楚楚,彩旗飘飘,气氛庄严肃穆。随着钟声响起,考生们开始进入考场,车辆穿梭,秩序井然。突然间,天空乌云散去,太阳升起,皇帝亲临考场,众大臣分列两侧,恭敬迎接。
随后,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考试中的表现以及与皇帝的互动。他成功通过了考试,得到了皇帝的亲自接见。然而,这段美好的经历并没有给他带来长久的幸福,反而让他在动荡的时局中饱受磨难。
最后,诗人感叹自己的命运多舛。如今,他已不再是那个在众人瞩目下脱颖而出的才子,而是一个流落在外的官员。他对昔日的荣光充满怀念,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整首诗语言华丽,情感真挚,通过对往昔辉煌的回忆和对现实困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才谅自行朝归以进士题名示予怆然有感》是南宋诗人晁公溯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09年(开禧三年),当时晁公溯担任秘书省正字一职。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晁公溯已经年逾古稀,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多种官职,如国子正、监登闻鼓院等。他曾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关心国家大事,但也在官场中饱受挫折。在这首诗中,他以王才谅的故事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南宋时期,此时的中国正处于金、南宋对立的局势之中。金国势力强大,多次南侵,给南宋政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党派纷争激烈,政治腐败严重。尽管晁公溯一直努力为国家献计献策,但他的许多建议并未得到采纳,这让他深感无奈和痛心。
在诗中,晁公溯通过对王才谅故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他认为,个人命运无法摆脱时代的洪流,而国家的兴衰则关乎每个人的命运。因此,他呼吁人们要关注国家大事,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