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道傍妇

标题包含
道傍妇
长插双钗低系裙,手持青繖步如云。 忽然退傍芭蕉立,元是前头逢伯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邹浩(1060年-1113年),字志完,号道乡居士,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邹浩少年时勤奋好学,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中进士,历任太常博士、监察御史等职。他为人正...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长长的插在头发里的发饰随着裙摆轻轻摆动,手里拿着青色的伞慢慢地行走如浮云一般优雅。突然间,她停在了芭蕉树下,原来是在前面遇见了她的心上人。
去完善
释义
1. 双钗:古代妇女头饰。这里指年轻女子; 2. 青繖:即青伞,遮阳挡雨的器具; 3. 伯君:此指女子的丈夫或情郎。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道傍妇》描绘了一位乡村妇女的形象。诗人通过细致观察,用简练的诗句展现了妇女的装束、神态和行动。"长插双钗低系裙"一句表现了她的服饰和发型特点,双钗与系裙显示出她的年轻与美丽;"手持青繖步如云"描述了她轻盈的步伐,如云般的步态使人感受到其行走时的优雅姿态。 紧接着的"忽然退傍芭蕉立,元是前头逢伯君"两句则是叙事性的描绘,生动地描绘出妇人在道路上遇到熟悉的人时的情景。她原本走在路上,突然看见前方出现熟识之人,于是停下脚步,羞怯地避到一旁。这样的情节设置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表现出其善良纯真的一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道傍妇》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邹浩于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创作的一首叙事诗。这首诗歌描述了一个在战乱中被遗弃的妇女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疾苦。 在这个时期,邹浩曾担任过多个地方官职,对民间百姓的生活状况有深入的了解。他关注社会问题,关心民生,创作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在元祐年间,北宋政权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外部面临西夏、契丹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内部则面临着政治斗争和宦官势力的侵蚀。在这种形势下,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家庭破裂。邹浩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形象,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深深忧虑。 总的来说,《道傍妇》这首诗是在北宋哲宗元祐年间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疾苦,表达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