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
大哉孔圣之言,哀乐相生不可见,倾耳听之不可闻。
不见乃真见,不闻乃真闻。
子夏虽曰敢不承,实莫之承终于昏,误认有子为师道。
曾子觉虽小,而悟孔圣之皜皜。
濯之暴之觉之亏,即濯即暴无不妙。
子思孟子亦近之,惜乎小觉而大非,其言多害道。
二子名声满天下,指其非者何其少,滋惑后学何时了。
安得朝家专主孔圣言,尽削异说明大道。
比一二十年觉者寖寖多,几二百人其天乎。
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
君子不必相与言,虽在畎亩之中,默然即圣无他巧。
大哉孔圣之至言,罔极之德何以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伟大了,孔子的话!悲哀和快乐相生相克,虽然看不见,却仿佛可以听到。
不看见才是真的看见,不听到才是真的听到。
尽管子夏说不敢不听从孔子的话,实际上却没有真正听从,以至于陷入迷茫,错把有子当成了老师。
曾子虽然年纪小,但他对孔子的理解非常透彻。
洗净、曝晒并理解其亏损之处,无论是洗涤还是暴晒都是巧妙的过程。
子思和孟子也接近这个观点,遗憾的是他们的理解不够全面,许多言论对道理有所损害。
这两位学者声名远扬,但指出他们错误的却少之又少,这对后世的迷惑何时能解除呢?
如何才能使朝廷专门尊重孔子的学说,清除那些有害的道理,让人们在十余年的时间内逐渐认识真理呢?或许达到数百人之众吧。
春夏秋冬、风雨霜露皆是教育的方式,风雷流行、万物生长也都是教育的形式。
君子不必相互交谈,即使身处田野,沉默中也蕴含着圣贤之道,并无其他捷径。
孔子的话真是博大精深,无尽的恩德如何报答呢?
去完善
释义
1. 大哉:语气助词,表示赞美或感叹的语气。
2. 孔圣:对孔子尊称。
3. 哀乐相生:哀乐相互产生,形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
4. 倾耳听之不可闻:侧耳倾听也无法听到。
5. 不见乃真见:没有看见才是真的看见。
6. 不闻乃真闻:没有听到才是真的听到。
7. 子夏:孔子的弟子,名商,字子夏。
8. 敢不承:不敢不接受。
9. 实莫之承终于昏: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接受孔子的教诲,最终陷入迷茫。
10. 有子为师道:有子指有若,他是孔子的弟子,曾一度被弟子们推举为老师。
11. 曾子:孔子的弟子,名参,字子舆。
12. 觉虽小:虽然觉悟程度不深。
13. 而悟孔圣之皜皜:却领悟到了孔子的崇高品德。
14. 濯之暴之:洗涤和曝晒,比喻经过磨练。
15. 觉之亏:觉悟有所欠缺。
16. 即濯即暴无不妙:无论是洗涤还是曝晒都恰到好处。
17. 子思:孔子的孙子,名伋,字子思。
18. 孟子:名轲,子思的学生。
19. 近之:接近于孔子的教诲。
20. 小觉而大非:小小的觉悟却有很大的错误。
21. 其言多害道:他们的言论很多都对道有所损害。
22. 二子:指子思和孟子。
23. 指其非者何其少:指出他们错误的人太少了。
24. 滋惑后学何时了:让后学者困惑的问题何时才能解决。
25. 安得朝家专主孔圣言:怎么能得到朝廷的支持来专门推广孔子的教诲。
26. 尽削异说明大道:完全摒弃错误的学说,宣扬孔子的真理。
27. 比一二十年觉者寖寖多: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觉悟的人会越来越多。
28. 几二百人其天乎:可能会有两百人的觉悟达到最高境界。
29. 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一年四季,风霜雨雪都是教育的内容。
30. 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教育的启示。
31. 君子不必相与言:君子之间不需要通过言语交流。
32. 虽在畎亩之中:即使在田间劳作。
33. 默然即圣无他巧:保持沉默就能达到圣贤的境界,没有其他技巧。
34. 罔极之德:无穷无尽的品德。
去完善
赏析
《大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孔子言行的崇高敬意。首先,诗中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观点:真正的理解和领悟并非依靠耳目感知,而是内心的真实体验和感悟。接着,诗人通过比较子夏、曾子、子思和孟子的言论,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尽管孔子的教诲看似平凡,但正是这些平凡的道理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此外,诗人还对当时学术界盲目追求声名的现象表示忧虑,呼吁人们回归孔子的正道。全诗以春秋冬夏风雨霜露的比喻作结,表达出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孔子教诲的坚定信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哉》是南宋时期文人杨简所著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晚期。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受到了北方金国的威胁,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在这个特殊时期,杨简的人生经历也比较曲折。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触怒权贵而被罢免。然而,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对文学和艺术的追求。他在被罢免后,开始专注于诗词创作,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在杨简生活的时代,南宋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人们对文学和艺术有着较高的审美需求。这使得许多文人在面对社会压力和困境时,纷纷通过诗词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看法。此外,南宋时期的文人还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伦理,这也为杨简的诗文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综上所述,《大哉》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变革的时代,杨简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去完善